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344章 ,改造农村与天灾不断

第344章 ,改造农村与天灾不断(2 / 4)

们的监察员,让他们隨时监督你们。”

“啊!”村民们没想到孙夫子会想出这样的办法,纷纷发出惊讶的声音。

“过几日就要夏收了,现在教的字过几天怕就会忘掉,不如等夏收之后,我们再集中学习。”

一位村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读报了解外界的事物,让人心情愉快,但学习就让人头疼了,尤其是很多上了年纪的农户,记忆力太差了,这个时候可能知道怎么读,等过一会儿就忘记了,让他们不断重复学习的过程,实在是一种难以承受的煎熬啊。

“是啊,是啊,现在每天累得半死,俺们又不是那些娃能专门学习,俺们还要种地,哪里记得住”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

孙夫子脸一冷,严肃地说道:“夏收完了,还有秋收,秋收完了又要准备来年的春耕,你们是不是打算一辈子当睁眼瞎

读书识字怎么会没用,你们如果认识字就不会被人骗,有学问就可以做工钱更高的差事。城里的那些钢铁厂、器械厂,招人都是要懂字的,钢铁厂的工匠一个月有三两银子的工钱,但想要成为钢铁厂的工人,最起码要懂1000个字。还有纺织厂的女工一个月也能赚一两五,人家同样需要懂500字的女工。你们不懂这些,赚钱的机会通通没你们的份。不懂字,朝廷的文书都看不懂,来了賑济都不知道去哪里领,你们未来想过好日子,就要掌握读书识字这一项最基本的能力。”

孙夫子在村里威望很高,他一生气,其他村民就不敢再说话了,只能乖乖地开始学习这10个汉字。教室里迴荡著村民们不太整齐但却认真的朗读声。

在教室外,黄宗羲等人听到教室里孙夫子的一番话后,忍不住说道:“大同社管的太多也太密了,难怪大同社总是缺少人才,一个小小的乡村政务居然不比一个县差多少。”

金圣叹点了点头,解释道:“没有这样的组织能力,大同社又如何抗击这些天灾要是学大明,皇权不下乡,旱灾、蝗灾、洪灾一来,这里的村民一半都要饿死。”

任大任皱著眉头道:“但这样一来朝廷的开支会极其巨大,哪怕大同社税收比朝廷高几倍,但也承受不住如此庞大的开支。”

金圣叹认同地点了点头道:“的確,去年大同社亏空了3000万两,还是靠著整个北方地主士绅的家產才能维持下去。继续按照这个规模亏空下去,要不了10年大同社就会入不敷出。”

他的声音中带著一丝无奈,但很快又话锋一转,“不过没关係,这不是还有江南吗,打下了江南又可以继续这样发展10年。”

任大任不满地反驳道:“这不就是暴秦的掠夺模式江南打下来怎么办这天下还有比江南更富裕的地区吗没了富裕的地方掠夺,大同社准备等死难道大同社只是为了建立一个二十几年的王朝”

金圣叹笑著解释道:“元首自然知道这些,所以才努力发展產业。发展20年时间,產业的规模肯定比现在大十几倍,到时候光这些產业的税金,就足够填补空缺了。”

黄宗羲皱著眉头,继续追问:“要是填补不了怎么办”

金圣叹胸有成竹地说:“你们可以看看,大同5年到8年关中商税增长的速度就不会有这样的担忧了。而且元首此时的做法,本身就是为了抗击北方越来越严重的旱灾。减少了官吏开支的確是减少了,但没人组织农户,北方会在一波又一波的灾害当中逐渐瓦解。”

更不要说元首现在还在推广乡村五项工程,没有足够的官吏,这些政策如何推广下去

“乡村五项工程”黄宗羲惊讶道,这还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每个村有一所蒙学,每个乡有一名赤脚大夫,每十户村民能有一口压水井,每个村能有一支扫盲读报队,每户农户能养一头牛,两头猪。”

黄宗羲皱眉头道:“这些的確是仁政,但也要量力而为。”

金圣叹道:“在中原这片地区已经实现了每一个乡村有一所蒙学,赤脚大夫虽然少了一些,但几个村子共用一名还是可以做到,现在大同社正在想办法推广压水井,读报队也可以请夫子帮忙,耕牛也在想办法从大漠购买,大同社在確实的推进自己的政策。钱才真正在百姓身上,才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官吏如果服务百姓数量多了,只能让百姓的生活更好,最起码现在的北方,农户不组织起来是很难活下去的。”

仿佛是在呼应金圣叹的说法一般,翌日,县衙的一个文吏带著一个身著长衫的读书人,匆匆来到了王家村。他们的脸上带著焦急和忧虑,带来了一个如同天塌了一般的坏消息。

“关中耀州发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婚内不同房?你当本世子舔狗呀? 一道檄文,我成了女皇裙下臣!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燕王殿下!你啥时候造反呀? 特工穿成小农女:战神王爷追妻忙 讨孙平叛传 映月宫 还和不和离了 警报!赘婿出山! 薄情帝王火葬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