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的话,他们说不定真会被大同军的火炮给炸死。
於是朝鲜王李倧打开城门带领大臣投降。口嗨,做大明的忠诚可以,但面对这样不可抵挡的强敌,他身子还是非常软的,当时他想著大不了不用崇禎的年號,再和大同军赔礼道歉,放开粮食的限制,应该可以理顺这支军队回去。
而且当时两班大臣还没意识到大同军这次对阵的目標是他们,以为只要放开粮食的出口就可以解决事情,大同社购买粮食的价格非常高,他们也可以大赚一笔,对朝鲜的两班大臣来说也不是坏事,所以他们张献忠一炮未放,朝鲜的两班大臣就跪了。
但真等张献忠进入了汉城,掌握了汉城的各个要地,而后直接甩出了一张帐单,说这是天朝在壬辰倭乱付出的军费,还有后续对阵亡將士的抚恤费,共1132万两白银,可谓是有零有整,以此来表示大同社是来要债的,不是来当土匪的。
但朝鲜王和两班大臣听到这个数字天都塌下来了,上千万两银子大明朝廷都拿不出来,就更不要说李倧这个穷国王了。
他们一个个跪在张献忠脚下悲求道:“天朝的上將军,鄙国贫苦小国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张献忠却露出残忍的笑容道:“你们放心,追债,俺老张是专业的。”
而后张献忠就从景福宫开始,里面的黄金,白银,铜钱,各种珠宝,人参这种珍贵的草药,貂皮等大衣总之值钱的东西通通拿走。
冯銓还非常贴心的给了李倧一份帐单,上面標註了拿走金银的数量,人参等草药皮衣珠宝抵押的价格,每一项货物都是当地的市场价,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绝不占他们1文钱的便宜。
景福宫搜颳了一圈,就差把门上的铜钉也给掰下来,宫殿內的各种蜡烛,青铜製的油灯,通通拿走,各种东西折价算起来也就150万两左右,这数字远远低於张献忠的预期。
於是他开始对朝鲜的两班大臣动手,在汉城当中只要是大一点的院子,通通被他派兵包围起来,而后一律抓起来拷打。
在考餉李倧等上层的同时,张献忠也没忘记分化瓦解他们的统治阶级
张献忠的岳父冯銓规模宏大的科举考试,其规模之大可谓是前所未有,除了两班大臣之外,所有的朝鲜读书人都可以参加。
这轰动了整个朝鲜王国的中小地主阶层,比起大明,朝鲜王国还处於西晋门阀的阶段,他们的底层读书人,除了给那些两班大臣当小吏,没有任何一点出路,事情是他们做的,功劳没有他们份,天板压的低,让他们没办法前进不说,这天板还逐渐往下降。
天朝开的这场科举居然不允许两班大臣子弟加入,专门给他们寒门子弟开门,天朝不愧是天朝。
至於天朝的將军拷打他们的大王,老子打儿子,这可是符合忠孝礼仪之事,有什么不对。
追缴债务那也很合理,当年天朝派了几十万大军才保住了朝鲜王国,现在偿还当初的军费和和天朝战士士兵的抚恤金,这不是天公地道,合情合理。
反正这些债务又不用朝鲜的百姓支付,也不用他们来支付,两班大臣支付,和他们有什么关係。
不要用这种事情耽搁我等去考科举。
朝鲜中小地主出身的读书人,纷纷赶到汉城当中参加了这场科举,这场歌曲的规模前所未有的宏大,共有4000余人参加,有近3000人被录取。
因为这场科举的標准非常低,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用汉字写一篇文章,不管什么文章都可以,只要写出来就合格。
面试部分则是用汉语和考官对话,只要语句通顺也合格。
此时汉语在东方世界几乎是通用语言,有点財富的家族都会让自家子弟学汉语,汉字,於是这些来参考的考生绝大多数都通过了考核了。
而只要通过了考核就给他们从九品的官职,官位虽然低,但已经是吏员和官员的之间的巨大鸿沟了,一场考试造就了3000多个家族突破了天板。
而后冯銓带著这批新的官员,去汉城四周把属於两班大臣的土地通通分给朝鲜百姓。
从天而降的大饼,直接砸晕了朝鲜的百姓,天朝不愧是天朝,出手就是大方。
等两班大臣意识到情况不妙,大同社是针对他们而来的,他们想要联络农户造反,想要把大同社逼出朝鲜王国。
结果他们愕然的发现,中小地主家族的子弟正在取代他们的地位,接管当地的统治权,哪怕分地也会影响他们家族的利益。
但我当官员就是家族最大的利益。
而后这些人劝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