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直观了当的数字告诉所有人,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士绅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天下动乱,他们才是最主要的根源,大同社要毫不留情的清洗他们,把他们赶下歷史的舞台。
天下怎么会出这样一个愣头青,这种事情怎么能正大光明的写出来,昭告天下的百姓。
你把这黑幕掀开,你大同社以后如何盘剥天下的百姓,如何延续家族的传承
你不会真相信儿子英雄,老子好汉这一套吧,认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和天下万万的草根百姓竞爭。
你这不但是砸了天下士绅的饭碗,也把你大同社的饭碗给砸了,不为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不为家族的延续,你这么玩命打天下做什么
大明的大族最恨徐晨这种坏天下规矩的人,就是这些人一步步的推动,让他们的权力日渐衰落。要是老祖宗的规矩还在他们哪里还用努力考科举,直接凭血脉就能继承家族的荣耀。
魏普风骨多么让人嚮往,那是个多美好的时代呀,哪里像现在,做个官还要给朱家当奴才。大同社的徐晨甚至连奴才都不愿意让他们当了,简直是岂有此理!
周延儒道:“臣万万没有此想法,陛下不信任臣,臣可以告老还乡。”
崇禎冷笑道:“借师助剿的话不要再说,如果上天要收走大明的天命,我朱氏再做淮左布衣又如何”
黄道周和刘宗周两人恭敬行行礼道:“臣也愿意陪著陛下成为一介布衣。”
不少臣子听到了崇禎皇帝的这番话,內心都在哀喙,天子你愿意做布衣,但我们可不愿意,歷来改朝换代,前朝的皇室能做个布衣,那已经是上上之选了,但我等如果真成了布衣,那家族就彻底无望了。
尤其是那些从底下爬上来的人,更加明白这条路的艰辛,那是天分,努力,机遇缺一不可,他们即便是重走一遍,都没有把握继续走到这个位置,更不要说新朝还会限制他们的家族。借师助剿,多么好的策略,您为什么就不听呢
这场朝会就这样在一片混乱和不欢中散了,大明朝廷的困境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而周延儒的提议更是像一颗炸弹,在朝堂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也让君臣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坤寧宫內,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崇禎满脸怒气,他实在忍不了心中的怒火,隨手砸了不少茶盏来发泄。宫女、侍卫和太监们战战兢兢地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王承恩担忧地劝道:“陛下,您可不要气坏了身子,这些臣子不值得。”
崇禎气得满脸通红,大声说道:“满朝皆是奸臣,真后悔没有听贺卿的话,几年前要是组建了保皇党,朕也不会困居在这紫禁城当中。”
自己现在不仅成了徒有其表的牌坊,还成了背锅的对象,这怎能不让他气愤。
就在这时,曹化纯匆忙衝进来,大声说道:“陛下,贺总兵的书信。”
崇禎眼睛一亮,急切地说道:“快拿过来!”他接过贺涵的书信,迫不及待地打开,仔细阅读其中的內容。
书信中,贺涵根据大明此时的局势,为崇禎划定了出路。虽然当时贺涵还不知道洛阳城已经沦陷,但他根据大明此前的战报,就已经敏锐地判断出洛阳城不可守,甚至直截了当地告诉崇禎,整个北方已经守不住了。
他建议崇禎放弃北方,从天津卫渡船,南巡江南,这是大明唯一的生机,北方乾旱连连已经不可守,但南方却是大明的財政来源,湖广更是大明最大的粮仓,掌握江南朝廷还有喘息之机。
贺涵还指出,从这次的大战已经可以看出,大明九边將门勛贵已经彻底腐化,难以作为天子的屏障,更不可能抵挡得住大同军。大明即便是有权有粮,但如果军力太差,依旧会守不住江南之地。
崇禎看到这里,不禁感嘆道:“贺卿真是明见万里。”
他已经知道了洛阳城沦陷的详细情况,了解到大明將门在洛阳沦陷时的所作所为后,他已经不再生气,而是感到无比的绝望。
这些人已经不能用蠢笨如猪来形容,他们被大明的潜规则固化,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哪怕是傻子,也不会在打仗的时候收缴士兵手中的钱粮。也正是因为这一战,崇禎彻底对大明圈养了200
多年的勛贵和將门失望了。他明白靠这些人,大明的江山再广大,也会被他们全部葬送。
崇禎继续往下看,贺涵在书信中还提到,陛下去江南之后,若想保住半壁江山,只有和江南的士绅结盟,此战之后,东林党的名声已经彻底臭了,陛下要抓住机会主动组建一个属於陛下的党社,以此稳定江南的政局,避免党政爭继续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