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崇禎的羡慕与三军未动,舆论先行
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9月18日。
紫禁城,御园。
崇禎坐在凉亭內,看著最新一期的大同报。交出权力之后,这段时间是崇禎当5年皇帝以来最轻鬆的时间,能陪伴自己的妻儿,也能像以前一样有空閒的时间看一些自己喜欢看的书籍,他好像回到了当初在信王府那段无忧无虑日子当中。
“李轩,朕记得米脂是陕北一个普通的县,这报纸上说县內居然有20多万亩的水浇地,这么多水浇地哪怕是江南都很少见。”
崇禎看到大同报上报导米脂无定渠完工,说这条水渠可以灌溉25万亩的土地,哪怕他对民间知识不甚了解,也知道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程。
王承恩道:“这必是贼寇胡言乱语,奴才从小是在乡下度过的,就从没看到过几十万亩的水浇地。”
李轩道:“徐晨虽然很残暴,但他不屑於说谎,就末將了解的情况来看,他说的事情,就是他要做的事,如果有人阻碍他做事,他会毫不留情剷除阻碍他的人,他就是这样一个霸道的人。”
“大同社起於米脂,徐晨在造反之前,就制定了一个庞大的水利设施建设计划,在无定河的上游,筑坝储水,沿著群山之间开凿水渠,然后通过山势灌溉米脂大部分的田地。”
“这个计划太过於庞大,耗费的人力物力极其多,米脂百年的税负都难以完成,当地大族都不认可他的计划,后面徐晨就造反了,他分了大族的土地,抄了大族的家,利用这些钱財组织起农户,某离开米脂的时候,这个工程已经开始了,並且能浇灌2万多亩的土地。如果这个工程一直在执行,那么差不多也就是在今年完工了。”
李轩钦佩道:“关中已经连看乾旱了好几年了,其实灾情比中原更加严重,但徐晨善於组织百姓兴修水利,他占据任何一个地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水利,正是因为有这些水利设施关中才能扛住这次的百年旱灾。”
崇禎嘆口气道:“朝廷也有不少懂水利的官员,怎么就做不到和徐晨一样。”
他这段时间看大同报,上面动不动就是某某县水利设施修好了,能浇灌几万亩土地又或者是河套水利设施修好,开垦了十几万亩田地。
每次看到这些消息他內心都不由得一紧,关中的水利设施越多,这代表旱灾对大同社的影响越低,这对朝廷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李轩道:“朝廷没钱,关中能修的起水利设施,就是因为徐晨抄了大户的家。”
这一句话就堵死了崇禎后面的话,他这几年皇帝当的如此艰难,不就是因为没钱,而为什么没钱
大明的王爷,勛贵,大族士绅偷税漏税,让朝廷收不到钱,他不过是想收点盐税,却几乎要把朝臣都给逼反了。
他反而非常羡慕徐晨能毫不客气的对那些大族动手。只可惜这些大族是朝廷的根基,
他这样做就是自毁根基。
看著这大同报他能感受关中那种做什么,成什么,那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而大明却是什么都做不了,他只能待在宫中,看著大明的天下逐渐颓废。
“陛下,陛下!”朱纯臣边走边呼喊道。来到崇禎身边之后还行了个大礼。
崇禎淡然道:“成国公,不用多礼,坐。”
朱纯臣小心坐下而后看著王承恩和李轩两人小声靠近崇禎道:“微臣,有重要的事想单独与陛下匯报。”
崇禎淡然道:“他们是朕的心腹,成国公有事可以明言。”
王承恩是他的贴心太监,李轩在火灾当中把他救出大殿,崇禎现在更信任他们两人。
汽油这种军事物资是如何进入紫禁城的,和勛贵脱不了干係。
朱纯臣看了四周只有天子和王承恩,李轩三人,他想了想咬牙道:“东林党人祸乱朝纲,威逼天子,臣等勛贵与国同休,看不得这些奸臣贼子欺君罔上,臣等想要请陛下下旨辽东招来贺总兵,臣等联络京营驱逐这些奸臣。”
贺涵被救出来之后,崇禎就任命贺涵为锦州总兵,周延儒最害怕的是贺涵带新军入京,这个任命正中他们下怀,於是也就没阻止。
崇禎冷哼一声道:“被东林党人当肥猪端上餐桌了,才知道忠君爱国,晚了,朕现在可没这个本事对付东林党。”
要说这次的事件,最让崇禎失望的就是这些勛贵,就像朱纯臣说的一样,他们与国同休,大明在,他们才有富贵生活,大明亡,他们的家族也会跟著灭亡,东林党人还能投靠徐晨,但新朝里哪有他们这些旧权贵的地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