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39章 ,资政院与全军教喻

第239章 ,资政院与全军教喻(3 / 4)

团结天下的士绅,建立资政院,这就是最好的方法,要不然我等皆会成为大同社的囚徒。”

吕维祺说的大义凛然,孙承宗却只说,能上书天子,但天子能不能同意就不是他能左右的。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11月8日,潼关外。

李信带著这些流民和大同军交接,军官李过给了他一些食盐,布匹和粮食,这些货物是他笼络明军军官最好的资源。

但李信忍不住问道:“都督府什么时候能进攻中原”

“怎么了”李过奇怪道。

李信无奈道:“今年中原爆发了百年一遇的旱灾,其严重程度可比陕北,但大明的官员却无所作为,放任灾情蔓延,现在整个中原可谓是饿孵遍地。我大同社不拯救这些百姓,他们只能成为路边的枯骨。”

李过想到前两年陕北爆发的灾情,幸好当时有大同社积极救灾,虽然所有人都没吃饱饭,但关中的百姓活了下来。

却没有想到,今年旱灾的中心转移到中原了。他只能同情的拍拍李信的肩膀道:“都督也想出兵中原,但关中连著乾旱了五六年,百姓手中没有存粮,都督府的粮食也只能勉强维持,根本没有办法出兵。

你要真想减少关中百姓的死伤,那就想办法多联络底层的明军土兵,按照都督的要求团结他们,减少都督府占据中原的阻碍,到时候都督府节省下来的粮食可以马上去拯救灾民。”

李信发泄一番之后,很快冷静下来了,他在关中待了三年,也清楚关中的情况,延安府前两年粮食短缺到,他们所有人都要有粮本才能买到粮食。

当时他们这些学生每日定额的粮食是一升二,李信他们饿的双眼发光,到处找吃的,

红薯都快吃的胃反酸了,也就是今年秋收之后稍微好一点,现在让都督府出兵有点不切实际。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11月10日,永寧县,李信营地。

李信召集了军中所有的军官,几百人匯聚在校场上。

李信道:“今日我和大家讲讲戚少保的故事。”

而后李信讲戚继光如何从军,如何在江南剿灭倭寇,研发出鸳鸯阵,打出了6000:2的战损比。又如何保家卫国南征北战,打的蒙古人不敢南下,最后更说了戚继光的名言,封侯非吾愿,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的事跡果然听著这些军官热血沸腾,个个都想化身戚继光,建功立业,封侯拜相。

而后他说道:“戚家军就以军纪严明而著称。某之所以严肃军纪,不充许你们掠夺百姓,一方面掠劫会放纵军队,破坏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这片土地就是因为我们的家乡,你们现在掠夺百姓就是在掠夺自己的亲人。”

但这些军官不以为然,大明这上百年来都是这样的潜规则,也就是李信是这支军队的建立者,加上他保证了士兵的粮餉,又能给他们弄外快,所以他们能忍受军纪,但不代表他们认同这点。

李信道:“大家不认可这一点,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你不掠夺自己的家乡,不代表朝廷其他军队会不会这样做这样你抢他,他抢我,只要朝廷的军队在中原,迟早就会抢到我们的家乡的,这就是底层的相互伤害,军队抢是抢不到那些大户的,只有我们这种小户人家最有可能遭受兵灾。”

这话让所有人都脸色大变了,忠信营土兵大部分的家人都在杞县,以现在河南行省的局势,真说不准什么时候自己的家乡就会爆发叛乱。

以他们这几个月看到明军的情况,他们还真不敢让自己的这些同僚跑到自己家乡去。

李信道:“所以想要杜绝自己家人遭到迫害的命运,就要彻底终结现在的潜规则,大家要保护百姓而不是迫害百姓,你们保护百姓,就是在保护自己的亲人。”

“说的好!”校场之外,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传过来。

李信马上行礼道:“末將参见督堂。”

孙承宗扶起他笑道:“这是老夫在军中十几年来,听到的最好课,你做的很好,没有辜负老夫的期待,空閒的时间知道教导士兵忠君爱国,这甚至超出了老夫的预想之外了。”

李信道:“河南行省是末將的家乡,末將只是想多救几个乡亲,不想让自己的家乡血流成河。”

孙承宗嘆口气道:“要是我大明的將军都和你这样忠君爱国,天下也不至落到如此。

+

而后他振奋道:“但越是在此危机的时刻,越是要宣扬大义,砥礪人心,老夫觉得你这种课就非常好,值得在全军推广。老夫任命你为全军的教喻,在全军宣传忠君爱国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每日一卦,我搜山打猎粮满仓 俯仰人间二十春 元妻 我是龙傲天他惨死的爹[穿书] 大唐:挨骂就变强,气哭李世民 贞观无太子 镇御大明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我在秦时做丞相 大明杀神:开局砍翻北疆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