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向不同,分道扬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刘永等人听了,陷入了沉默。他们明白徐晨的良苦用心,但成立这样一个部门,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
这时,常五再次开口:“那么这个安全部门的执行人最好是大同社的元老,是都督值得信任的人。我认为张大很合適。他为人正直,对都督忠心耿耿,一定能够胜任这个职位。”
徐晨看向眾人:“如果你们不反对的话,那就任命张大为安全部长。”
眾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於是大同社正式成立了庶务部和安全部。赵叔和张大这两位原本在大同社籍籍无名的元老,一夜之间成为了大同社的核心成员。
在大同社整顿內部的时候,关中大地也陷入了一场血雨腥风之中,那些大族从最开始的清洗重民社到后面失去控制开始大范围的清洗寒门读书人。
这主要是徐晨带来的风潮,大明朝的读书人,向来傲气冲天,不甘於人下。陕北米脂徐晨成立了大同社,刘南卿成立了重民社,这一举动如同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在关中读书人群体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关中的读书人纷纷议论:“米脂那两个土鱉都能成立学社,我们关中的饱学之士难道会差他们不成”
於是,在这种攀比和效仿的心理驱使下,关中大地一时间会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振兴社、復兴会、忠义社、保国社等等,一个个会社的名字听起来高大上极了。这些会社的宗旨也是五八门,什么保境安民、减税免税、重视人才,重农抑商,读书人们从圣贤书中翻找出各种华丽的辞藻,为自己的会社赋予了崇高的使命。
他们呼朋引伴,热闹非凡。今天开个诗会,几个读书人围坐在一起,摇头晃脑地谈论著天下大事,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唉声嘆气;明天办个茶会,茶香裊裊中,大家交流著自已对时局的看法和对会社发展的规划。
还办起了报社,发行著一份份承载著他们理想和抱负的报纸,试图用文字来影响社会,改变现状。整个关中地区,政治气氛变得极其浓厚,读书人都以参加各种会社为荣,
仿佛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
然而这原本是关中大族占据看道德高点,拥有看绝对的话语权。但这些新兴会社的出现,打破了他们原有的统治格局。尤其是重民社的刘南卿,傍著两任三边总督,从他们手中榨取了几百万两银子,这让关中大族感到了深深的威胁。
他们担心关中的读书人都学著刘南卿,帮助官府来对付自己,那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將发发可危。
於是,在清洗重民社之后,关中大族本能地將矛头指向了其他会社。除了他们自已家族子弟成立的会社之外,其他读书人成立的会社都被列入了打击范围。特別是那些在宗旨中提到重农、爱民字样的会社,更是被他们毫不留情地打入了乱党之列。
大族们下达了清洗的命令,大字也就识一筐,哪里弄得清楚会社之间的区別。在他们眼里,重民社、振兴社都差不多,都是那些读书人搞出来的东西。
更要命的是,瞧不起他们这些武人,把他们贬低为丘八、屠夫。一个小小的举人秀才敢斥责五品千户,县令知府敢斥责一品的参將总兵,普通的士兵更是被他们当做僕人一般呼来喝去。这次终於有了正大光明报復的机会,他们哪里还管那么多。
一时间,整个关中陷入了一片混乱。只要是读书人就抓,加入了会社的抓,没有加入的也抓;穷秀才、童生抓,高高在上的举人老爷也抓。只不过对於举人老爷,抓了之后关押起来,让他们家人来领人。这种报復的畅快感,让三边的將门不自觉地把整个清洗的范围越扩越大,整个关中那些无权无势的读书人都成了他们打击报復的对象。
整个关中大地,笼罩在一片恐怖的血色阴霾之中。读书人们人人自危,他们的家园不再安全,生命隨时受到威胁。他们环顾四周,发现只有陕北大同社的地盘才算是一方净土。
於是不到一个月时间,上万名读书人如同惊弓之鸟,纷纷逃到了大同社的地盘上。甘泉县一时间人满为患,原本寧静的小城变得热闹而又拥挤。
赵云飞一开始还热情地接待这些逃亡而来的读书人,尽力为他们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保障。但隨著人数越来越多,已经超出了甘泉县能接收的范围。他心急如焚,赶忙向都督府匯报,请求都督府来安置这些读书人。
崇禎三年(1630年)2月6日。
李文兵来到了甘泉县。在人群中,他遇到了一个老熟人一一重民社的高登。高登曾经也是意气风发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