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157章 ,粮食危机与北河套商社的诱惑

第157章 ,粮食危机与北河套商社的诱惑(1 / 4)

第157章,粮食危机与北河套商社的诱惑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11月7日。

米脂县笼罩在一片肃杀的寒意之中。清晨气温低至能看到地面上结起薄薄的冰,空气中瀰漫著冰冷的雾气。

不过只要太阳升起,这些冰雾便会迅速消散。冬日的阳光洒在大地上,虽能带来一丝温暖,却无法驱散人们心中的阴霾。

整个延安府已遭受了整整一年的旱灾,別说是庄稼生长所需的雨水,就连冬季应有的落雪都未曾降临。百姓们抬头望著天空中那轮高悬的太阳,个个满面愁容。他们知道若再无降水,明年的春耕將成为泡影,生活也会陷入更深的困境。

当然乾旱也不全是坏事,还是有一些人受益於这场乾旱的,那便是商队的东家掌柜们。

乾旱的气候使得道路状况相对较好,行商的时间得以延长。而且大量因旱灾失去生计的劳动力涌入延安府,他们参与修基础设施,商队成了这些成果的首批受益者。

米脂大道上,商队往来不绝。正所谓“风浪越大鱼越贵”,在利益的驱使下,商人们不断將大同社的货物运往各地,再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运回大同社。

这世道冷酷无情,关中其他地区的百姓同样饱受饥荒之苦,可由於他们大多沦为流民,失去了购买力,在地主士绅眼中,他们仿佛不再是人。而大同社虽然被朝廷视为叛逆,但他们有雪白的银子,能拿出廉价的羊毛布和精美的羊绒来交换粮食。

於是地主士绅不管自家的粮食是不会落到贼寇手中,他们只在乎能不能赚到白的银子。

无数商队为了利益,不惜费巨额成本,將粮食贩卖到延安府。

为了確保粮道的畅通无阻,刘永命令赵云飞主动出击,对盘踞在富县的马俊豪部发起进攻,打得马俊豪不敢轻易出富县,从而保障了关中方向的商队能够顺利进入延安府。

同时他又派遣贺六打过黄河,在山西行省占领了一小块据点,让山西行省的起义军能够將粮食顺利交到他们手中。

在黑白两道的有力保障下,大同社每月需费十万两左右的货物和武器装备(这是支出的大头),能够换来三四万石的粮食。

然而,大同社的粮食危机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发严重。儘管到了冬季,流民数量有所减少,但由於整个关中和山西行省,唯有延安府相对安全,且只有大同社在賑济流民,山西行省的流民不再往中原逃窜,而是想尽办法渡过黄河,涌入延安府。

站在米脂城外,望著那庞大的流民营地,刘永不禁感慨道:“这些流民不过是想吃口饱饭,朝廷连这么简单的要求都无法满足,大明对地方的控制已经彻底失控。”

隨著战爭对粮草物资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提高物资转运的效率,刘永和李文斌进行了明確的分工。刘永坐镇米脂县,统筹全局;李文斌则坐镇延安府,负责协调地方事务。

此时,李自成也站在一旁,看著那散发著温暖却又让人无奈的太阳,一脸忧鬱地说道:“老天再不下雪,明年的流民只会更多,今年冬天不知道会有多少农户饿死。”

顿了顿,他又接著说:“俺已经把民夫都招回来了,现在运输粮草的都是这些流民。”

刘永点点头道:“做的不错,等榆林镇被打下来,正好把他们安置去河套屯垦,延安府实在养不活这么多人。”如今,延安府的人口已突破70万,比一年前几乎增加了一倍。

但大同都督府的粮食储备却不容乐观,仅够维持四个月。为了节省粮食,刘永对流民的口粮进行了严格限制。现在流民每天的口粮仅有5合,大概七八两的样子,只能维持人体的最低消耗,勉强不至於饿死。而成为民夫的流民则可以吃顿饱饭,这也吸引了不少流民加入到运输粮草的队伍中。

刘永望向北方有一丝著急道:“都督什么时候才能传来胜利的消息”

李自成安慰道:“俺上次过去的时候,榆林镇只剩下榆林城还未攻破,以都督的能力,要不了多久应该就会传来好消息。”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扬起一股烟尘。在这乾旱的时节,土地乾燥,只要有马匹奔腾,路上便会扬起滚滚烟尘。很快,一个声音由远及近地传来:“大捷,都督胜利了,我军攻占榆林城!”

刘永惊喜地看向李自成,问道:“鸿基,我没有听错吧,榆林城被攻破了”

李自成满脸喜悦地回答:“执政,您没有听错,都督胜了,榆林城被我们攻占了,我大同社的北方再没有朝廷的军队了。”

“好好好!”刘永连声道好。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杀敌涨修为?我以铁血筑长生 我是龙傲天他惨死的爹[穿书] 逃荒种田:我的金手指是个垃圾桶 元妻 假扮臣妻的丈夫 春风骤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兄友之妻 三兴大汉:刘禅不思蜀 大明杀神:开局砍翻北疆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