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绥巡抚衙门內,巡抚张鯨梦拿著一份大同报看著,他也听到一声剧烈的爆炸声音,但他也不在意这些了。
监察御史刘应遇带著几个家丁,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他满脸焦急,声音急促地喊道:“巡抚大人,城破了!您快跟本官走吧,趁著现在城里乱成一团,我们或许还能逃出去。”刘应遇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惊恐和急切,他紧紧地盯著张梦鯨。
张梦鯨缓缓抬起头,眼神中满是疲惫和绝望。他看著刘应遇坚定地说:“陛下让本官督抚延绥,如今却失地辱国,我还有何脸面苟且偷生。要逃你们自己逃吧。”
他的话语如同沉重的石头,砸在每个人的心上。张梦鯨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著城外瀰漫的硝烟,心中满是愧疚和自责。他想起了皇帝的重託,而如今一切都化为了泡影。
刘应遇看到张鯨梦铁了心不想逃,无奈地嘆了口气。他知道自己无法说服这位固执的巡抚,只能带著家丁匆匆离去。衙门內,只剩下张梦鯨孤独的身影。
张梦鯨回到桌前,目光落在一份大同报上,上面刊登著一些关於建设公天下取代家天下的理念。
他皱了皱眉头,心中五味杂陈。他可以接受对百姓好一点的举措,但对於一个没有皇权的世界,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想像。
然而,徐晨对大明皇帝的批评却又让他觉得十分中肯。250年来大明王朝歷经了多少风雨,真正能称得上明君的皇帝又有几个呢
大明学界虽然也在探討天下的问题,但皇权就像一道无形的锁,禁著人们的思想,成了难以打破的思想钢印。
徐晨对皇权的批判,如同在他心中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他既感到愤怒,因为这挑战了他多年来所接受的正统观念;又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他不得不承认,皇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天下的发展,但他读了60年的四书五经,一生都被三纲五常的理念所薰陶,要改变他的思想和三观,所带来的痛苦甚至超过了他对生命的渴望。
“孔日成仁,孟日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陛下,老臣没有负你。”张梦鯨轻声念著,声音中带著一丝决绝。他缓缓走到房梁下,系好绳索,
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悲哀。
榆林北城门处,贺虎成正焦急地在城墙上步。爆炸声音让他敏锐地察觉到城墙已经被大同贼冠攻破,心中一阵慌乱。
他本想立刻带兵去救援,但刚走了几步,却又停下了脚步。他不是榆林镇的人,他的家族和產业都在寧夏镇,严格来说他是客军,这也是杜文焕可以轻易夺他兵权的原因。
贺虎成陷入了沉思。他也清楚自己的处境,稍有不慎就是死无葬身之地,大同军没收土地的手段的確非常残暴,但那又不是没收他家的土地。相反,徐晨言而有信,善待俘虏,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机会。
他思索片刻,心中已经有了盘算,投降之后或许可以想办法逃离榆林城,保住自己和家族的性命。他咬了咬牙大声下令:“打开城门,向大同军投降。”
城门缓缓打开,贺虎成带著手下的士兵,满脸无奈地走出了城门。
在榆林东城门,张杰正惊恐地听著城內传来的巨大爆炸声。那声音如同闷雷一般,让他的双腿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怀疑这是火药造成的爆炸,响声如此之大,威力可想而知。大同军有如此厉害的火器,他们根本没有胜算。他想带兵去救援,但看著手中寥寥无几的家丁,他知道衝过去只是白白送死。
张杰急忙召集几个守备游击將军商议对策。他们围坐在一起,经过一番討论,他们决定向西门冲,度过无定河,或许可以逃出生天。
而后向寧夏镇的方向逃命。几人確定了逃命的战略之后,当即带领所有的家丁,慌慌张张地往榆林西城楼逃去。
此时,杜文焕正带著家丁急匆匆地往粮仓赶去。他走到一半,忽然恶狠狠地说道:“榆林镇既然保不住,但某的家业不会这样便宜徐晨。走,跟著本將去粮仓,我们把粮食全烧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疯狂,仿佛要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在这些粮食上。
当杜文焕带领家丁衝到粮仓的时候,就看到姜让他们已经守在那里。杜文焕面带狞的笑容,
大声说道:“你也是打算把这些粮食全烧了,不便宜徐晨这个贼子吧。”
姜让却摇了摇头,神情严肃地说:“这是榆林镇百姓的衣食所在。我等即便败了也得护著这些粮食的安全,我在榆林镇待了十几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