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140章 ,艰难的中间道路

第140章 ,艰难的中间道路(3 / 4)

“黑料还不好找,从现在起,我等就派家丁盯著重民社的人,下手要快要重,第一期报纸就要把重民社彻底搞臭。”

现场的人纷纷出主意,而后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眾民社被他们打压的场景。

而这就是重民社走中间道路的处境,他们想要维持关中脆弱的秩序,就要想办法从大族手中抢一部分的利益给下层。

但利益之爭岂是那么容易的,他们唯一的范例只有大同社了,於是在模仿过程当中,竟渐渐活成了当初他们自己討厌的模样。

但即便刘南卿等人认为自己退让了很多,所作所为都是为士绅的长远利益,

但在长安城大族当中,重民社的名声与大同社几乎相差无几,甚至可以说是他们最討厌的政治团体,这一转变让不少人感慨世事无常。

当初,刘南卿等人经米脂多次挫折之后,痛定思痛,虽然到现在还是认为像大同社那样激进地清理地方士绅的做法並不可取。

但他们也明白,若將百姓逼到绝境,为了生存,这些百姓必然会投向大同社这类激进势力的怀抱。想要让天下恢復稳定的秩序,实现士农工商各司其职的理想状態,关键在於让农户能够活下去,要让地方的大族吐出一些利益,最起码不能在乾旱之时还追缴债务,把佃户赶走成为流民,

於是,重民社在长安城大力宣扬减租减息的理念,收租可以,但不能赶尽杀绝,要让人有生存的口粮,要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户的利益,土绅可以新修水利,

增加农业產出,以增量財富取代现在的零和博弈。

他们积极学习大同社的一些举措,如打並、修水利、屯垦,还大力推广种植土豆、红薯、玉米这三种高產作物。

別说,这些努力还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仅仅半年时间,眾民社的社员数量就从起初的几十人迅猛发展到上千人。在眾民社的劝说下,长安城中的不少中小地主减少了一部分租子,並且尝试种植高產作物,还在自家田地里打了水井。这一系列变化让长安城的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

然而,事情总是具有两面性,刘南卿他们见过大同社建立一个没有士绅的世界,他们的危机感很强,认为这样的改良是必须的。

但关中土绅没有见过这样的世界,他们的危机感没有刘南卿那么强。大明没有了,还可以有大顺,大乾,给谁打工,不是打工,不管是哪个人做皇帝都少不了他们。

但关中这千年来的规矩是不能变的。

重民社明明是读书人组建的社团,却可耻的背叛了他们,站在泥腿子一边和他们打起来对台,真是养了一条中山狼。

而且长安城的大户们此前捐钱捐粮,满心期待杨鹤他们能够出兵镇压大同贼寇,儘快恢復关中原本的秩序。

可如今,三个多月过去了,总督府却毫无出兵的跡象。大户们按撩不住,派人前去询问,得到的答覆却是极其敷衍的“还在练兵”。

这可把当地的士绅大族给惹恼了,他们觉得自己被总督狠狠地欺骗了,心中的怒火开始熊熊燃烧。

祸不单行,此时的关中地区已经许久滴雨未下,明眼人都能清晰地感觉到,

一场严重的大旱灾已经近在尺。按照往常的习惯,当地的大户士绅们提前囤积粮食,试图通过控制市场供应量来推高粮食价格。如今,长安城中一石小麦的价格已经突破了二两银子,这一高价让普通百姓苦不堪言。

他们的这种行为引起了重民社的强烈不满。重民社旗下的《眾民报》每隔七天就要对这些大户士绅进行口诛笔伐。报纸上言辞激烈地批判道,在这乾旱的艰难季节,关中上下无论士绅百姓,都应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所有囤积粮食的行为都是不识大体、不顾大局,是扰乱天下的恶劣行径。而且,《眾民报》还特意点名了几家为首的大族粮铺,毫不留情地揭露他们的贪婪与自私。

刘南卿他们看到了大同社在米脂的做法,自认为自己在长安的举措已经算是相当克制,大家各退一步,大体维护各方的利益,维护关中稳定最重要。

但在这些大族眼中,他们钱支持重民社,可重民社却干起了“吃饭砸锅”的事情,这怎能不让他们恼羞成怒

当然,最让大族们气愤的还是经济上的矛盾衝突。刘南卿制定了全面学习大同社的政策后,推动总督府在陕西置办官產,主要集中在煤矿和纺织这两个领域。目前,纺织厂由於刚刚起步,利润还不高,尚未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但煤矿厂的利润却极其惊人,刘南卿在西安府大力推广蜂窝煤,这种低价便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边塞枭龙 开局暴揍武松,你是哪个西门啊? 我在大乾靠系统偷偷无敌 今晚,干了高俅 狂战之阿尔塔特 福晋崛起 白月光破棺而出 三国:朕要光复大汉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恶毒发妻后,我摆烂了 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