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那是对这些烈士的褻瀆。”
李文兵面露歉意,赶忙说道:“是我失言了。”
这时,刘永开口道:“澄城起义军的三头领朱屠夫来到了咱们的工业区,他带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榆林总兵杜文焕已经彻底击败了他们,张三带著几千残兵败將渡过黄河,逃到了蒲州府。如今他们缺衣少食,武器装备也极为匱乏,
想从咱们这儿购买一些粮食和武器鎧甲。”
李文兵道:“朱屠夫,他没有真名吗”
刘永道:“他是太祖的子孙,好像是秦王一脉的,不过他家落魄了,靠杀猪为生,所以就被人称为朱屠夫。”
李文兵异道:“他这样的出身也造反”
刘永道:“现在太祖的子孙千千万万,落魄成为乞弓和流民的也不少,活不下去为什么不再造反。”
“武器鎧甲我已经准备妥当,但我现在最担心的是,杜文焕解决完张三后会不会立刻挥师杀向我们。”
徐晨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此次我们攻占了归德堡和响水堡,兵锋直逼榆林城。换做是我处在杜文焕的位置,只怕此刻连觉都睡不安稳。他解决完张三后,下一个目標大必定就是我们大同社。我们必须时刻留意杜文焕军队的动向,做好充分的防范准备。时间紧迫,当务之急是儘快完成军队的整编工作,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大同工业区,抗旱会讲习所內。
土根手里捧著一本《农经》,正专注地背诵上面的內容。虽说书中有不少字他不认识,但好在有儿子教过他拼音,依靠拼音的辅助,再结合自己种植土豆的经验,倒也能勉强理解文意。
不过这样背起来就极其困难了。他现在有点后悔了,当初徐晨在高家寨扫盲的时候,他觉得自己30多岁了,再学文字也没什么用,所以学的就不认真。现在轮到他付出代价的时候,其他人到讲习所只需要学习农业知识,他就还要想办法认字,学习的进度比其他人慢了不止一拍。
就在土根背得全神贯注之时,一个带著异的声音从他身后响起:“土根,
你怎么在这儿”
土根转过身,脸上露出笑容:“小四、大壮,你们回来啦!”接著,他一脸兴奋说道,“听说你们在前线打仗特別勇猛,连著打败了两位明军將领,快给我讲讲战场上的事儿。”
高小四一脸得意:“这事儿你可算是问对人了,当时我就在前线。那明军虽说人数不少,可一个个穿得破破烂烂,跟叫子似的。咱们护卫队放了一轮枪,
他们就被打得溃不成军。后面咱们用刺刀解决了那些明军的家丁,他们就只能落荒而逃了。明军根本不堪一击,咱护卫队的战士那可是战无不胜!”
高小四如同將军一般挥舞手錶,土根眼中满是羡慕。毕竟,哪个男人能抗拒成为战场上的英雄呢
大壮这时开口问道:“你不在高家寨,怎么跑到工业区来了”
土根挺起胸膛,满脸得意:“俺因为种土豆和玉米种得好,被大同社聘请为农官啦!跟你们说,这可是正经官职,最低也是从九品,俺现在也算是官老爷了,每个月还有一两俸禄呢!”
眼看著大壮,小四他们跟著晨哥儿成为领兵的將军,他却只能在家里种地,
土根在骂自己父亲古板的同时,內心也非常著急,现在成为了农官了,终於让他觉得可以在伙伴面前抬头了。
经过两轮种植,土豆、玉米和红薯获得了大丰收,今年收成加起来有十几万石,了解了三种作物的习性,產量更是比之前增加了五成。如今,米脂的百姓都知道这三种作物產量高,都希望能种植。
而这三种作物的种子数量充足,足够在大同社管辖的地盘上广泛推广,而大同社也有推广的意愿。虽然因为新修水利和打井,米脂和大同社影响下的村庄粮食减產並不明显,米脂甚至因为新式的作物,粮食还出现了两成的增长。
但整个陕北的情况却並不好,粮食减產的情况可谓是比比皆是,光今年米脂接纳的流民就超过了两万人,米脂的人口已经突破了8万人,人口几乎翻了一倍。
现在大同社的粮食的压力依旧非常大,为了节省粮食,刘永开始在除护卫队之外,各行各业都开始减少口粮。
而推广土豆,红薯,玉米这三种高產作物,显然是最好的治標之法。只是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些作物,完全没有种植经验,限制了这三种作物的推广。
为了推广这三种高產作物,徐晨將原本种植这些作物的农户聘为农官。第一批共200人,他们会先进行半年的学习,之后再分派到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