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相对还算不错,但战术意识比较欠缺。
而另一股势力则是以贺六、张献忠等原本军户出身的人,他们相对来说战术水平要高一些,但大部分人都是后来加入的,而且从人数上来说,也不如流民出身的人多。
不过就是因为他们军事素养比较高,大部分人加入军官培训班,训练三个月之后,就能成为军官,这引起了一部分老兵的不满了,毕竟后来居上总是容易引发矛盾的。
所以艾进忠的这些话,在一些人听来,就像是在讽刺他们一样。
就在眾人面露怒色之时,杨秀头抬手制止道:“大家先静一静,要让人讲实话,讲真话。那些討好的话虽然听起来舒服,但都是假话。大明的天子就爱听那些阿奉承的好话,结果把天下治理得一塌糊涂。先生屡次告诫我们,要讲真话、说实话。刚刚艾进忠的话虽然不太中听,但这就是真话、实话。”
杨秀头环视眾人,接著说道:“先生为什么要让我们开这个会就是因为先生自己也清楚,他没有太多实战经验,知道在指挥作战过程中肯定会出现问题。
所以才组织咱们开会,一起总结错误。把这些问题找出来,以后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了,俺们的伤亡就能更小。”
说完,杨秀头看向眾人:“好了,现在继续开会。”
翌日,各营的会议纪要都交到了徐晨手中。徐晨仔细翻看上面的內容,原本他以为这场仗打得还算不错,可看完之后才发现,问题竟然如此之多,简直是漏洞百出。土兵们提出的许多意见,都是他之前没有考虑到的。
尤其是艾进忠提到的,说他採用的是流寇式的“一波流”战法,仔细想想,
还真是贴切。他虽然想到了留置预备队以防意外,那500骑兵就是作为预备队安排的。但关於军队交替作战的思路,他完全没有想到。就像艾进忠说的,如果战斗陷入僵持,己方连替换的军队都没有,这確实是个大问题。
这次能轻鬆取胜,不过是敌人太过无能,像尤世鑫、李国旗这样的对手实在是不堪一击。要是遇到杜文焕那样的对手,真集中几千家丁与他们对抗,即便自已在兵力和装备上占据优势,恐怕也有战败的可能。
徐晨暗自思:“成立总参谋部看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得把那些熟悉这个时代战略战术的人集中起来,让他们帮我制定战略战术。就我这指挥能力,也就够当个班长,別再在眾人面前丟人现眼了。”
想到这儿,徐晨从名册当中郑重地圈上了艾进忠的名字,这些能提出良好建议的土兵,將会成为护卫队的第一批参谋是人选。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十月二十三日。
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如疾风般迅速传开,护卫队大获全胜,不仅將敌人全歼,还成功反攻下归德堡和响水堡。这喜讯如同燎原之火,瞬间传遍了大同工业区,也飞抵了米脂。
剎那间,两地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大街小巷,鞭炮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仿佛整个城市都陷入了盛大的节日氛围,对於这里的人们来说,护卫队的胜利意义非凡,护卫队胜利了,说明自己的亲人大概率还活著,明军无法入侵米脂,他们的財產安全也有了坚实的保障。因此,每个人都发自內心地为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欢呼庆祝。
然而,在米脂城阴暗的角落里,却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紧咬著牙关,脸上写满了愤怒与不甘。他们怎么也不敢相信,大明的军队居然会如此不堪,连一群所谓的“流寇”都战胜不了。
“尤世辛、李国奇他们到底是怎么搞的怎么会连一群流寇都对付不了他们可是將门子弟出身,简直是將门之耻。”一个人满脸怒容,咬牙切齿地说道。
“这可如何是好这个徐晨,没想到打仗的本事还挺厉害。他都已经连著两次战胜朝廷军队了。难道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著他霸占我们的土地吗”另一个人也满脸焦急,忧心性怖地附和道。
“绝对不能继续这样坐以待毙!我们要去延安府告状,不行的话就去西安!
要是巡抚衙门都不管,那我们就直接进京告状,就是刁民想要占某的土地,简直痴心妄想。”有人握紧了拳头,决然地说道。
与此同时,在米脂县衙內,齐绍光和他的师爷也得知了护卫队再次胜利的消息。
齐绍光脸上满是庆幸之色,暗自庆幸自己当初没有与那些人暗中勾结。他心里明白,要是自己参与其中,恐怕此刻早已性命不保。
师爷则满脸疑惑,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这实在是不应该啊!尤世鑫他们可都是將门出身,怎么可能连徐晨这个读书人都打不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