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了他的管理范围。
好在徐晨凭藉著对后世工厂管理规范的记忆,经过反覆思索与刪改,將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案传授给了大铁锤。同时,他还特意派遣了秀才魏青前来监督工匠们严格执行安全规范。
在这一系列规范化、正规化制度的保障下,再加上几分幸运,钢铁厂从建立至今,一直保持看相对平稳的运营状態,没有发生过什么重大事故。
实际上,这座钢铁厂在整个大同工业区里,可是相当耀眼的存在,是仅次於纺织厂的第二赚钱工厂。
徐晨不断將后世先进的技术引入这里,焦炭炼铁技术让炼铁效率大幅提高,
预热室的设置有效节省了能源,新式的鼓风机为高炉提供了充足的氧气,石墨堆蜗更是提升了钢铁的品质。
在这些先进技术的加持下,钢铁厂的高炉虽然在规模上並非这个世界最大,
但技术却处於领先地位,炼出的铁品质极高,甚至已经能够实现钢材的批量化生產。
曾经大铁锤一直担心生產出来的產品会面临市场销售的难题,然而,抗旱会的出现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这片土地上,农户们对改善生產工具的需求十分迫切,可无奈手头拮据,
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抗旱会从中牵线搭桥,为农户提供担保,让他们可以提前掌到镰刀、铁楸等各类生產工具。
等到秋收之后,农户们再用收穫的各种粮食来偿还欠款。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也为钢铁厂打开了广阔的市场。仅去年一年,钢铁厂就卖出了几万件各类农具。
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打穀机。这个看似复杂的“高科技”產品,在农忙时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农户们的劳作效率。
它价格不菲,却依然卖出了近2000架,成为了钢铁厂的明星產品。毫不夸张地说,去年钢铁厂利润能够突破一万两,打穀机至少占了一半的功劳。
在这个过程中,大同社的粮票也跟著声名远扬。
起初,农户们对这小小的一张纸心存疑虑,但当他们发现凭藉粮票真的能买到自己急需的各种物品时,便逐渐接受了这种新鲜事物。
粮票在整个米脂地区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了人们交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粮票,大同社已经整合出一个2万人的经济体,再通过工农业的剪刀差,
把米脂农户手中的粮食吸纳到自己的粮仓当中。大铁锤紧盯著订单,上面清楚地写著:2000把铁锹、3000把锄头、两百架犁。这一连串的数字,让他原本憨厚的脸上,笑意如同涟漪般不断扩散,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虽说农具订单的利润向来微薄,可架不住数量庞大,可以积少成多。更何况,徐晨帮忙製造的几台畜力衝压机,如今农具製作成本大幅降低,几乎就快和铁的价格持平了,这无疑让利润空间又拓宽了几分。
大铁锤心里盘算了一番,越想越激动。他小心翼翼地凑近徐晨,脸上带著几分討好的神情,压低声音说道:“东家,您造鸟枪和甲这活儿,要不也留在钢铁厂吧
俺在这方面可是有祖传手艺的,俺这儿造出来的东西,技术那叫一个精湛,
质量更是没话说,绝对是一等一的!”
去年大铁锤分了上千两银子,这一大笔钱,对他的衝击简直如同山崩海啸一般,直接把他以往的观念都给彻底重塑了。
以前守著自家那小小的祖传铁匠铺,没日没夜地辛苦劳作,他也从未想过这辈子能赚到这么多钱。
如今,在大铁锤心里,徐晨究竟有没有造反的心思,似乎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他现在一门心思只想著,怎么能把更多赚钱的买卖留在钢铁厂,让自己的腰包越来越鼓。
徐晨微微頜首,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不紧不慢地说道:“大铁锤,你的手艺我自然是信得过的。这样吧,你可以在这儿开一个新的车间。只要你生產出来的產品符合我们的標准,质量过硬,我们肯定会照单全收。”
“好嘞!那俺们就这么说定了!”大铁锤兴奋得两眼放光,用力地点了点头,声音因为激动都微微有些发颤。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三月初七,冬日的严寒才刚刚褪去,大地还带著一丝残冬的清冷。地面上的冰雪渐渐消融,化作一汪汪清澈的雪水,渗透进泥土之中。就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
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缓缓来到了一处荒郊野岭。这些人穿著一身满是补丁的衣服,扛著铁锹,锄头等农具,他们的神情有点志志,这队伍正是由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