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而除了上述两拨人之外,还有民朝藩国的使者也是极其忙碌,他们需要和总理大臣府,签订一年一度的商贸协定。
民朝也是吸取了几年前战后萧条,导致整个东南亚南中经济秩序彻底打乱的教训。
从那年之后,民朝开始给各个藩国提前规划好需要的经济作物数量,同时把香料,白糖,橡胶,棕榈油既按当地的气候,又按当地的经济实力划分额,更关键的是总理大臣府会拨付一定的定金,保证各大藩国的生产,有点像期货制度。
而这样各大藩国也安心,他们国内人口本就少,种植的经济作物,本国的工业也根本不可能消化。民朝只要不要这些经济作物,他们只能烂在地里,损失惨重。
而有现在这个制度之后,对各国来说,除非遇到了意外的天灾之外,他们根本不用担心供过于求的情况,可以安心的生产,这对南中大部分处于小农经济的封建国家来说,这份稳定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经济作物赚取的利润。
因为有了这套制度的保证,南中各国的地主士绅开始大范围的扩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几乎是以四五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长。
而种植了这么多经济作物,当地人没有粮食怎么办?
那也很好解决,战后萧条之后,民朝的粮食供大于求,尤其是辽东地区,因为地广人稀,人口稀少,又有拖拉机,收割机这些先进的农耕工具,当地没有多少自耕农,几乎全是大农场制度。
当地不管是大豆这类经济作物,还是小麦,高粱,水稻这些粮食,九成以上都需要出口贩卖,从海运贩卖粮食到南中地区,价格比当地的粮食还要低。
所以现在南中有很多藩国沿海城市的市民开始吃来自辽东的粮食,而且这个份额还在逐年扩大。
京城,招待所。
侯方域找到了自己老朋友王夫之,两人就这样走在崇文坊一条街道。
街道上时不时有“叮叮叮”的声音,一个个带着笑声的学生,充满朝气的青年骑着自行车,从他们两人身边越过去。街道四周房屋不时传来歌声,京城开始变得越来越近现代化了。
侯方域感叹道:“留声机在东吁国也非常受欢迎,但只有官员,贵族家族才买得起。而在京城几乎每条街道都能传出音乐之声。
还有这两个轮子就能行走的自行车,能用雷霆之力发亮的电灯,以及声声传千里的电报,这些东西放在我面前,我都不知道其原理是什么,民朝本就强盛,而今依旧在全力奔跑,我在东吁已经有种追之不及的感觉。”
王夫之笑道:“朝宗,如今是大争之世,宛如千年前的春秋战国一般,诸子百家,各种思想碰撞,各种新事物,新思想,新学问不断涌现。我等在如此世道,只能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如此才不会被世道给甩掉。”
王夫之的话让他忽然想到了好笑的事,东吁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大家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
日常的探讨学问,很快就会变成了对大同社的口诛笔伐,许多人信誓旦旦的说要在东吁学习太祖皇帝,广积粮,高筑墙,反攻中原,夺回他们的土地。
即便现在过去了近20年,反攻中原依旧被许多人挂在口上,但现实却是他们和民朝的距离不但没有被拉近,反而越拉越远了。
他敢保证现在如果双方再起战事,东吁连民朝一个师都抵挡不住。
两人闲聊了几句之后,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