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6)

   经过权衡,同意将棉花也纳入储备范围。虽然官方尚未开始大规模收购,但此消息一出,持续低迷的棉花价格立刻稳住了阵脚,并小幅反弹。

    各地议员见状,纷纷效仿。于是,本年公民议会后期的主要议题,几乎变成了“官仓战略储备物资扩容大会”。议员们引经据典,各显神通,北方草原地区的议员声称,羊毛毡、羊毛布是戍边将士抵御严寒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必须储备。

    江南地区的议员论证,既然优质棉布是军服被褥的首选,而高级丝绸更是制造药包,内甲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棉布都进行战略储备了,凭什么丝绸不可以。

    有西南山区的议员强调,桐油、生漆等是船舶、武器防腐防锈的关键,战略地位不容忽视;

    还有代表矿业利益的议员提出,铜锭、铁锭、铅块等基础金属,乃是军工命脉,必须进行大规模国家储备。

    面对各地议员的踊跃提议,虽然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刘永和李文兵等人也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应对当前经济萧条、稳定基础产业的有效手段。

    虽然不可能全部满足,但适度扩大战略储备的范围,不仅可以调节市场,还能增强国家的战略物资保障能力。

    于是,元首府经过仔细筛选和评估,最终发布公告,宣布在原有储备基础上,将棉布、生丝、铜锭、铁锭、煤炭等一批重要工业原料和产品也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物资名录,并宣布每年将拨出约五百万元专款,用于收购这些物资进行储备。

    这个公告,虽然实际收购金额相对于庞大的市场总量而言并不算多,但其象征意义和政策导向性极强,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各种基础物资的价格普遍止跌回稳,民朝境内的经济萧条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相比之下,南中东吁、安南等的使者只能羡慕地看着这一切。

    他们也曾试图求见刘永,希望民朝能继续像以往那样大量采购他们的粮食。

    但刘永却回复道:“我大同社一贯推崇自由贸易原则。若贵国粮食确有价格优势,商人自会贩运。贵国亦可自行组织商船运粮来我朝港口销售,我朝保证一视同仁,绝无歧视。至于其他,则需贵国自行努力应对了。”

    现实是残酷的。民朝本土连续两年粮食大丰收,粮食增加了超过五千万石的产量,官仓早已爆满。朝廷甚至开始倡导“一日三餐”,鼓励百姓多消费粮食以消化库存。

    然而,张献忠在朝鲜大力推动的捕鲸业使得鲸油成为北方富裕家庭的新宠,辽东的大豆油、南洋的棕榈种植园产量也进入爆发期。

    多吃油就意味着少吃主食,即便是最能吃的大胃王,也很难像以前一样一日吃2升粮食。

    在这种情况下,民朝连自己行省的粮食过剩问题都尚未完全解决,又怎么可能再去大量收购南中各国的粮食呢?

    刘永唯一给他们的建议是多种植棕榈油树,橡胶树,发挥他们本土地理特色,和民朝形成优势互补。

    只可惜这些国家主流是地主阶级,他们既没那技术也没那意愿改变种植方式,只能继续承受这一波由民朝带来的经济寒冬。

    大同历二十六年(公元1648年)3月19日,天津卫码头

    春寒料峭,但天津卫港口,晨雾尚未完全散尽,码头上已是人声鼎沸,桅杆如林。

    从江南北上的三桅福船、广船,到西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被休后,每日情报助我熬过荒年 福晋崛起 开局暴揍武松,你是哪个西门啊? 狂战之阿尔塔特 我是妖魔的心上人 大清盐霜 穿成猎户极品妻,别人饿肚我炫肉 穿成龙傲天的咸鱼青梅[穿书] 饥荒年:我无限换粮,草芥称王 史上最强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