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一直收割到了晚上,徐成把他们集中起来道:“今天我们一共收割了52亩麦田,我叫高勇把这些麦子,按照一亩一亩的脱粒,集中起来,现在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今天的收成如何?”
而后徐晨对着高勇道:“当着所有人的面,称这是麦子的重量,并且大声的说出来。”
高勇道:“遵命!”
而后他带着几个农场的工匠,用一根横木吊着一杆大秤,把已经装到麻袋里的麦子,一袋袋的秤重,并且大声汇报数字道:“162斤, 166斤,175斤~~~。”
高勇不断的说着数字,大致都是在160~170之间,有几个袋是是150和180的,但却连一个超过200的数字都没有。
数字报完所有人都一言不发,但徐晨却严厉道:“第一农场已经算是我大同社管理的好的农场了,用上南方来的鸟粪石,堆了土化肥,精耕细作,但老天爷不赏脸,我们做了十分的努力,一场干旱下来,却让我们只收获了1分的粮食,亩产只有一石上下。”
而后徐晨命令高磊拿过一迭报纸道:“看看你们上面写的是什么,三石,四石,五石,数字一个比一个高,越来越夸张,你们这是在比赛吹牛吗?”
徐晨把报纸丢到他们脚下。呵斥道:“丢人现眼,你们这是在全天下百姓面前丢人现眼。你们以为大家都不知道一亩田地能种出多少粮,只是因为你们位高权重,大家不敢戳破而已。”
“但这样的谎言却只能骗自己,却骗不了天下人。明朝的官员最擅长撒谎,明明天下大旱,但他们却睁着眼睛说瞎话,说天下丰收,明明整个关中已经流民遍地了,但他们却偏要说关中太平无事。”
“大旱之年继续征缴田赋,这些明朝的官员为了自己的乌纱帽害死了多少人,我们都是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现在你们也想变成胡廷宴这样的昏官不成。”
“这一个月你们都在这里,收割粮食,好好反省反省,每个星期给我一篇反省的体会。”说完徐晨离开这里。
王二等人看到徐晨走后松了口气道:“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元首发这么大的脾气。”
高大壮道:“连胡廷宴都拿出来做例子了,看来元首这次是真生气了,老兄弟们做的也太过火了,大家要比政绩,那要凭真本事,搞这套弄虚作假就不怪元首生气了。”
张献忠却哀嚎道:“还有一个月时间,俺老张这一个月该怎么过,还要写心得体会,这不是当年贺虎成他们写的,简直是丢人现眼。”
高大壮拍了拍张献忠的肚子道:“只当是刮刮油了,仔细思考一下自己这些年,是不是过得太舒服了,还有没有想起我们的大同之治。
我以为这心得体会才是点睛之笔,这就像是海上的灯塔,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有没有偏离航向,忘记没忘记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加入大同社。”
王二钦佩道:“大壮兄弟的学问倒是日渐精深,能说出这么有道理的话,俺佩服。”
接下来的日子对张献忠等人,确是煎熬,睡在农场的八人工匠房,每天天不亮就去农场的田地收割,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下午接的收割到天河,循环往复。
不过熬过了最艰难的头三天,他们开始逐渐适应农场的生活。
他们才发财京城第一农场的条件真不差,有自己的戏院,平时农场的工匠会自己组织编排戏曲,晚上大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