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4)

每年移民上万,之后对他们可以说是不管不问,他们在民朝的地位也就相当于一个大点的县。

    孔有德皱眉头道:“关键是要有人口,总理大臣府每年只移民上万人,这点能够干什么,开荒都开不了多少土地。”

    李九成认清现实道:“大哥,现在哪里不缺人口,能有上万人就不错,我们再到日本找点婆娘,这不就有2万人了,等他们生下小孩,一年一个,要不了10年,虾夷岛会繁华起来的。”

    但孔有德提起这事就来气道:“我们都督府可给了150亩土地,就这样中原的百姓还不愿意来,想当年我家都没有150亩土地,就在以前拥有这么多土地,都可以当地主了。”

    李九成翻白眼道:“大哥,中原的土地和虾夷的土地能比吗?”

    他想了想道:“要不,我们去倭寇那里去招点人,那里战火连天,到处都是活不下去的流民,而且这些日本人种田也比土著好,也听话省事,做工也比土著麻利。”

    孔有德摇头道:“土著虽然笨,但他们没有文化,很容易被同化成汉人,倭寇再差,但他们还是有国家,不能再招倭寇,再招下去虾夷岛要成倭寇的,要不是松家还有点用处,我连他们都不想留,虾夷岛想要稳下来还是要多招我们自己人。”

    吴习礼想了想询问道:“都督,蒙古勇士你要不要,要的话我可以想办法联络一下部落,都督你争取太尉府的同意,一年来个两三万人不成问题。中原的百姓不喜欢北海道,但对我们蒙古勇士来说,北海道的风雪根本算不了什么。”

    “蒙古人?”孔有德想了想道:“蒙古人在大漠深处,你们能适应虾夷岛的气候。”

    大同社也迁移过蒙古人去南洋地区,毕竟中原天灾不断,蒙古草原的干旱自然也少不了,小冰河时期降水线北移,蒙古草原有大量的草场退化成沙漠,大漠已经难以承担那么多人口,所以就有用蒙古人填充南洋诸岛的想法。

    但这几年下来效果并不怎么好,蒙古人难以适应南洋炎热的气候,出现了大量水土不服的情况,在南洋,蒙古人的死亡率是汉人的三倍,几乎每年都要死5%的人,这还是在加强医疗,严查卫生的情况,要是减少了医疗的投入,每年死一两成的人口都有可能。

    所以这些年,总理大臣府已经不再向南洋地区迁移蒙古人,而是把他们填充到辽东。

    吴习礼点头道:“我就很适应这里的气候,我们蒙古人怕热不怕冷,虾鱼岛的气候和大漠很像,尤其是冬天的落雪,所以蒙古人来岛上应该可以很快适应。

    而且我认为岛上的荒地太多,开荒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太大了,但如果建设牧场,放牧却不需要花费多少能力来建设,我岛上到处都是优质的牧场,不管是养马还是养牛都可以,只要牧场形成了规模,我们也可以把牲口卖到中原去,这也可以成为都督府的一项特产,到时候都督就不用担心海上不过来。”

    孔有德沉思了片刻道:“教喻你把你的想法整理成文件,我们共同署名上报元首。”

    而就在这个时候李习礼惊愕道:“大哥,有船队过来。”

    孔有德奇怪道:“有船队过来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他看一下海面,整个人也惊愕住了,因为一支极其庞大的舰队,隐隐约约的从海面出现,这支舰队每一艘船都比来到这里商船要大,其中最大的一艘旗舰,更是如同山岳一般,缓缓的向他们压过来,压迫感十足。

    “这是我大同社的主力战舰?”孔有德有点奇怪了,怎么会有舰队来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薄情帝王火葬场了 讨孙平叛传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映月宫 还和不和离了 贞观无太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大唐:挨骂就变强,气哭李世民 每日一卦,我搜山打猎粮满仓 镇御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