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大同历十五年(公元1639年)11月11日,京城,刘府。

    寒风已起,卷着几片枯叶扫过青石板街道。刘宗敏今日下值较早,他让夫人姜美娘准备一桌家常便饭,又特意让人去请了老丈人姜老太公和三位舅哥,姜让、姜瑄、姜镶过府一聚。

    自刘宗敏出任税监尚书这要害职位后,姜老太公便极为识趣地主动收缩了家中所有产业。如今,姜家主要靠着大同社庶务部给姜让安排的一个军事学院教官过活,专门培训新式军官,倒也契合姜家将门的底蕴。

    不一会儿,姜老太公便带着三个儿子到了。

    门一开,刘宗敏的一双儿子刘建军、刘建国和小女儿刘欣怡便欢叫着扑了上来:“外公!大舅!二舅!三舅!”

    姜老太公脸上顿时笑开了花,弯下腰将两个外孙搂在怀里。姜让也笑着抱起小侄女,一时间,厅堂内充满了孩童的嬉笑声。

    夫人姜美娘带着阿姨端上热腾腾的饭菜,虽无山珍海味,却也荤素得宜,甚是丰盛。

    酒过三巡,饭桌上的气氛愈发融洽。刘宗敏放下酒杯,神色稍稍正式了些,对姜老太公道:“泰山大人,元首近日有差遣,命我南下扬州公干一段时日。我这一去,家中美娘她们,就烦请您和三位舅哥多多照应了。”

    “去扬州?”姜瑄闻言不由放下筷子,迟疑地问道:“妹夫,元首此番~莫非是要对扬州的商贾动真格的了!”

    这不能怪他敏感,大同社起家时对前明士绅的雷霆手段犹在眼前,如今国库据说连年吃紧,养肥了十几年的商贾,岂不正是现成的“钱袋子”,大同社对士绅下手都毫不留情,更不要说这些商贾之辈。

    刘宗敏回道:“元首的意思,是让扬州的商贾们更守些规矩,倒也没有清洗他们的想法。”

    姜老太公立刻接口道:“宗敏放心去办你的差事,家中一切有老夫在,必然照看好。”

    宴席散后,姜家父子四人同乘一辆马车返回。姜瑄还是忍不住再次开口:“父亲,您看元首此番,会不会像当年对待大明士绅那样,彻底清洗了扬州那帮暴发户?”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紧张,大同社可不是心慈手上之辈,即便是现在,每年还是要迁移几十万大明士绅去屯垦,大同社的清洗说是赶尽杀绝式也不为过。他担心大同社内部的政治气氛再次紧张起来,而他们姜家严格算起来也是前朝的余孽。

    姜老太公靠在软垫上,微微摇头道:“去年江淮行省的商税涨了三成有余,今年看样子也只多不少。这些商人,眼下对元首和大同社还有大用。元首对有用之人,向来是大方,也极懂得保护。”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嘲讽道:“只是这帮大同社自己养出来的商贾,到底是泥腿子出身,骤得富贵,便忘了根本。车驾逾越规制,出行极尽奢靡,私下里富比王侯也就罢了,偏生还要张扬出来,唯恐天下不知。

    这般做派,早已惹得大同社许多元老不满。正好,这几年朝廷开支浩大,财政吃紧,元首不拿他们来敲打立威,又该找谁呢?”

    “哼,”他轻哼一声,“无百年之底蕴,却学人家摆千年的谱。一朝乘风而起,恐怕终有一日也要随风而落。”

    马车内沉默了片刻,人家好歹乘风而起过,哪里像他们三兄弟,只能待在军官学院教学生。

    姜老太公叹了口气,声音缓和下来,带着一丝愧疚道:“老夫知道,你们兄弟三人心中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兄友之妻 大明杀神:开局砍翻北疆鞑子 春风骤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杀敌涨修为?我以铁血筑长生 三兴大汉:刘禅不思蜀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假扮臣妻的丈夫 元妻 逃荒种田:我的金手指是个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