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记录。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标本兼治,一方面要大规模扑杀蝗虫,使得它不能祸害庄稼,另外一方面,要消灭蝗虫的产卵地,消灭潜在的蝗虫,元首府已经下令,一斤蝗虫干可以兑换三斤粮食。”
经过简单而又实用的培训后,整个新乡的百姓纷纷行动起来。
青壮在关中来的治蝗专家带领下,把黄河附近的沙地全部挖一遍,把沙子里面的蝗虫卵全部挖出来,有太阳暴晒,又或者是驱使的自己家的家禽,来吃饱餐一顿。
在夜晚的时候,王兴带领村民在空地上点燃篝火,吸引蝗虫飞蛾扑火,为了让火焰更持久,烈度更高,大同市甚至运来军用的汽油,这些汽油只要铺在火堆,火焰炽热高涨,能烧死更多的蝗虫。
翌日,县衙拿了几张大网过来,让他们先在天空当中驱使蝗虫,铺到网上,而后再把蝗虫拿下来。
其他老弱妇孺拿着自家制作的捕虫笼,走向田间地头。这些捕虫网是用细竹竿和纱布自制而成,虽然简陋,但在捕虫时却十分实用。
小孩们是最开心的一群人。他们不用上课,还能去田间游玩,仿佛是一场有趣的冒险。每个小孩都带着家长精心做好的竹笼,这玩意儿编制简单,也没有成本,原材料随地可取。
他们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捕虫网,兴奋地在田间奔跑着、追逐着蝗虫。清晨,他们带着装满蝗虫的竹笼来到学校,将蝗虫上缴给孙夫子。孙夫子会认真地记录每个小孩捕捉的蝗虫数量,还会夸奖那些捕捉得多的孩子,会得到一些糖块予以奖励。
而这些上缴过来的蝗虫,晒干之后,则会作为饲料,运输到农场当中。
然而,这场和蝗虫的大战却没有那么轻松胜利。村民虽然努力地捕捉蝗虫,捕捉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无奈地发现,蝗虫的数量似乎也在不断增加。
田间地头的蝗虫越来越多,它们啃食着庄稼,发出“沙沙”的声响,农户看着自己辛苦种植的庄稼,眼看着就要夏收了,却被蝗虫破坏。虽然这些蝗虫能补充一部分粮食,但捕捉蝗虫的数量远远比不上他们破坏粮食的数量。
第三日,兰阳县传达了命令,让王兴带领村民去领家禽。王兴不敢耽搁,立刻带领着大家前往黄河码头。
没多久,王兴就带领村民领回了一筐筐鸡苗、鸭苗和鹅苗。这些家禽在竹筐里叽叽喳喳、嘎嘎叫着,充满了生机。王兴站在人群前,大声说道:“每户可以领2只鹅苗,10只鸡苗,10只鸭苗,这些家禽要三十斤蝗虫干就可以换。”
“知道了!”村民们兴奋道,这段时间每户村民都扑杀了大量的黄金,晒干的蝗虫干已经装了好几袋,30斤蝗虫干根本不是问题。
“大家一定要好好饲养它们,让它们帮助我们消灭蝗虫。”
“知道了,会长!”村民们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领取属于自己的家禽苗了。
王兴也不让大家多等,让大伙排好队,按户来领取。
黄宗羲惊愕道:“他们是怎么弄到这么多家禽苗的,即便大同社知道中原会闹蝗灾,但光靠孵化只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孵化出这么多的鸡鸭苗,一个乡就有几万只,一个县那不就是几十万家禽苗。”
金圣叹道:“元首高瞻远瞩,去年在中原建立了农村,他们就有家庭孵化房,据说一次能孵化上千家禽,只要半个月就能孵化一次,我这样的农场在关中有几十座,在中原也有十几座。”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