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5)

式。他的神情专注而严肃,每一笔都写得刚劲有力。

    王兴轻声说道:“咱别打扰孩子们学习,我带你们去办公室休息。”

    孙夫子看到王兴他们进来,便对学生们说道:“把这些题目抄一遍,这是课后作业。”

    然后走到办公室问道:“村长,有什么事吗?”

    王兴连忙介绍道:“这三位是明镜报的记者,来咱们村采风,得麻烦孙夫子您招待几日。”

    孙夫子点了点头,看向三人说道:“学堂条件简陋,图书馆还有点空间,但只能席地而眠,还望三位不要嫌弃。”

    金圣叹微笑着回应:“有片瓦遮顶即可。”

    孙夫子拱了拱手:“某还有学生要教,就先告辞了。”说完,便匆匆回到教室继续授课。

    金圣叹三人也连忙行礼,目送孙夫子离去。而后,他们跟着王兴来到了图书馆。

    任大任感慨道:“看这孙夫子的气度教养,只怕非等闲之辈。这个村的孩童算是有福了,有如此学识渊博之人当夫子,他们成才的几率很大啊。”

    江南的官宦世家为什么能延续百年的富贵,就是因为他们家族当中有精通八股之人,他们可以把写作的学问传承下去。普通的读书人只知道写八股的格律,但什么样的八股文能受考官的喜欢,这些都是他们接触不到的信息。

    这些信息虽然不算保密,但各地官宦世家都有意无意的隐藏这些信息,只知道死读书,学八股文的那些人,能成为秀才已经是极限,能考上举人者凤毛麟角。

    金圣叹道:“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孙夫子还能留在中原,可见他的家风已经算是好的,要不然他应该去哈密,大漠,辽东这些地方。

    不过也多亏了大同社普及义务教育,要不然的话只怕孙夫子他们的下场会更悲惨。”

    大同社普及义务教育的力度简直骇人听闻,光去年花在这上面的银子就超过了1300万两,这是大明朝财政收入的一大半,据说光招募的夫子数量就超过了10万人,这也是大同社一直吸纳人才的原因,哪怕就这10万人,依旧不能满足北方全面推广教育。

    大同社如此力度的推广教育,金圣叹是极其佩服的,大同社占据北方之后,仍就一步一个脚印,践行他们心中的大同之治。

    均田,让中原几千年来第一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普及义务教育实现了幼有所学的目标,现在大同社还在大范围的推动厚生金,向着老有所养的目标推进。

    还有他们在推广赤脚医生的制度,光医学院建了4家,每年能培养几千大夫,并且把大夫推广到乡村,用低价和几乎免费的药物来为农户提供最基础的医疗。

    这就是金圣叹有很多地方不满大同社,依旧建言建策的原因,因为大同社真是在一步一步向着大同之治的目标前进。

    其实这些制度并不是大同社首创,在大明也有,官方有养济院,还是洪武元年设立,由政府出资,收养鳏寡孤独、残疾人等人提供衣食住所。

    有漏泽园,负责收葬无人认领的尸体和贫困无葬者,解决了部分丧葬难题。

    有惠民药局,为贫苦民众免费提供医药服务,配备医官,制备药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看病难问题。

    甚至民间还有同善会,由士绅发起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讨孙平叛传 贞观无太子 映月宫 还和不和离了 我在秦时做丞相 大唐:挨骂就变强,气哭李世民 每日一卦,我搜山打猎粮满仓 薄情帝王火葬场了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镇御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