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5)

讽他们。”

    在大同社的这段时间他的确过得很畅快,不久之前他和高登等十几家报馆主编共同推动了北方制定工伤税。

    以后北方作坊都要交纳一笔数量不等的工伤税,专门用来治疗和养活那些因为在作坊做事而伤残的工匠,而且他们还共同起草了有关工伤的法令草案,已经得到了元首的认可,现在只等公民大会上宣读了。

    这让他成感极强,他以前在江南骂人,骂了也就骂了,对于整个江南的社会没有一丝的改动。

    江南的官员你再怎么骂他也没有用,他不看,不听,装作不知道,继续做自己的官,骂的狠了,戳到他们的痛处了,直接把你关起来。

    不像江北,他骂人是真有可能改变整个社会,可这正是他所期待的,靠自己的能力能对整个社会有点益处,而不是做一个狂士,像小丑一样被人嘲讽。

    “来,我带你们看看一个负责任的好官是如何做事的。”说完,金圣叹走到抗旱会负责人面前,亮出自己的记者证,说道:“某是明镜报的记者金圣叹,请问您叫什么名字,能接受一下采访吗?”

    记者证在今年才开始于北方普及,二月,扬州知府罗伟上报,从扬州建立工业区大兴作坊的两年,因为各种事故,已经造成了大量工匠伤残。

    而这些工匠因为学识短,没有找工匠司帮助,被那些作坊主欺骗打压,以极低的赔偿金了结工伤的事,甚至有的连赔偿金都不愿意出,伤残的工匠生活困苦,难以维持生计。

    这份奏章直接刺破了北方的欣欣向荣发展的工业景色,让徐晨意识到,发展产业不但能带来财富,产业本身也是一个吞噬人命的恶魔。

    徐晨虽早已组建了工匠司,制定了各种安全条例,并且大范围的在整个北方普及,在关中之时,因为看的紧抓的严,工伤的比例还能控制在一定的程度。

    但等大同社占据了整个北方,各个行省,州府都在开始新建工业区,发展产业,地盘变大了,作坊变多了,工匠也变多了,管理的难度加大自然也就跟不上来。

    工匠对机器的危险性意识不足,那些作坊主,也不想因为安全条例提升自己的生产成本,也在有意无意放纵这种行为,于是工业这个吃人的恶魔开始张开血盆大口,从大同社攻占中原不过两年时间,各种致人伤残的事件突破了5000起。

    而在关中时工匠司的人手就极度紧张。如今,大同社的地盘一下子扩张了4 - 5倍,各个部门都急需人才,这就导致很多宣传工作无法做到位。

    普通百姓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让他们更倾向于私了解决问题,而非到衙门寻求帮助。

    甚至很多工匠甚至都不知道工匠司的存在,他们在遭遇工伤后,只能拖着伤残的身体回到老家,艰难地度日。

    徐晨从明镜报上了解到,仅扬州一地,各种工伤事故就致使上千名工匠残疾。那些在编的工匠还算幸运,有大同社供养着;但私人作坊可就没那么好心了。有些有所顾忌的老板还会给点赔偿,而那些毫无顾忌的则干脆分文不给。

    徐晨看完这些报道后,勃然大怒。他很少如此失态地骂了常五一顿:“工匠司的成员要深入到工匠当中,帮他们解决日常遇到的生活问题,不是让你坐在衙门里当官。如果你那么想当官,就去江南,大同社要的是为百姓做事之人。”

    常五感到十分委屈。大同社地盘扩大了这么多,大量官员都下放到地方农村,去组织农户新建水坝、抗旱救灾,工匠司的成员不仅没有增加,反而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我在秦时做丞相 大唐:挨骂就变强,气哭李世民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还和不和离了 映月宫 贞观无太子 薄情帝王火葬场了 镇御大明 讨孙平叛传 每日一卦,我搜山打猎粮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