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大同九年(公元1633年)一月十三日,扬州码头。

    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划过扬州城外码头。此刻码头之上,一片繁忙景象。各色船只密密麻麻地停靠在河口,那林立的桅杆犹如一片茂密的森林,在冬日的阳光下投下错落的影子。

    港口规模较以往扩大了三倍有余,新建的仓库整齐排列,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货物。新铺设的沥青马路宽阔而平整,车轮滚滚,人来人往,承载着南来北往的商船和货物,整个码头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万物进发的景象。

    尽管天下已分裂成两个国家,战火的阴霾在远方隐隐浮现,但这似乎丝毫未影响扬州的繁华。相反,自开海打通外贸以来,扬州宛如一颗愈发璀璨的明珠,散发着勃勃生机。

    而在大同社一个军用码头上,一位身形富态、穿着考究的商人模样的人正满脸堆笑地对着对面一位身着劲装、眼神冷峻的男子讨好说道:“武锋兄弟,这次俺可是费了好大的劲,给您弄来了50根阴了三年的榆木,木料质地坚实,用来造战船再合适不过,这个是从南明朝廷造船厂弄来的,可费了好大的劲,还有1000匹粗绸缎,虽然是下等的丝织的,但是最是稠密,连子弹都能挡得住。这可都是给士兵做内甲的上等材料,您赶紧点点。”

    武锋微微点头,挥手招呼了几个手下说道:“你们仔细清点货物,可别出了差错。”手下们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有的拿着清单核对,有的仔细检查木料和绸缎的质量。

    韦富见武锋安排妥当,又接着说道:“此次俺还带来了50名懂造船的工匠,个个都有三年以上的造船经验,手艺那是没得说;另外还有200名流民,他们硬要扒在船上逃到江北来,俺看他可怜就让伙计把他们拉上了船。”

    武锋听闻,马上转头对自己的手下命令道:“带人把他们控制起来,先进行消毒隔离,以防有什么疫病传入。”

    手下们齐声应道:“遵命!”

    随后便迅速行动,将船上工匠和流民们集中起来,有序地带往指定地点。

    武锋又看向韦富,面无表情地说道:“船匠一个10两,这些流民一个算一两。”韦富连忙挥手,故作大方地说道:“流民的钱就算了,俺比不得元首,他老人家挥手之间能救几百万的流民,俺只能救这几百流民,只当是积德行善了。”

    武锋点了点头,说道:“这也可以算你一功。”

    韦富靠近武锋,压低声音问道:“我听说这段时间有不少人在卖作坊,俺想为元首效力,不知道武兄弟能不能牵线搭桥?”

    武锋淡然说道:“你想购买作坊自己去期货交易市场,只要交了契税,遵纪守法即可,我大同事做事,讲法令不讲关系。”

    黄龙这些人知权力的珍贵,他们的官职是拿命拼出来的,自然不想轻易失去。

    于是他们上报大同社的庶务部,让自己的家人把名下的作坊卖出去。韦富在江南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既钦佩大同社敢刀口向内整顿的勇气,又意识到这是个绝佳的机会。他从事走私生意,虽然赚了不少钱,但始终觉得这是在刀尖上跳舞,随时都有性命之忧。

    而开纺织作坊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份实实在在的产业,而且他家对这个行业熟悉,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赚一份辛苦钱还是可以的,更重要的是能有一个长久的基业。

    韦富谢过武锋后,便带着一行人来到了扬州城内。他们径直前往扬州城的期货交易市场,刚一进去,就看到里面挂了几十家作坊出售的信息。市场内人来人往,有卖家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逃荒种田:我的金手指是个垃圾桶 元妻 我是龙傲天他惨死的爹[穿书] 假扮臣妻的丈夫 大明杀神:开局砍翻北疆鞑子 兄友之妻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春风骤 贞观无太子 俯仰人间二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