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些蒸汽抽水机大致是五马力左右,这就相当于每个月都给大同社的地盘增加上万匹动力源,这已经成为了大同市工业化最强劲的动力引擎,今年关中人在大灾之年依旧保证丰收,关中上万台蒸汽抽水机功不可没。
如今蒸汽机的产能已经跟上来了,扩充产能的事情可以交给那些民间作坊。
朱九他们则要专注于科技研发,研究效率更高的蒸汽机,以及把蒸汽机使用在纺织机上,弄出像蒸汽火车、蒸汽轮船嗯,蒸汽水压机等方面的应用,把蒸汽机推广到各行各业当中,开启一个真正的蒸汽时代。
朱九道:“俺知道了。”
大同八年 10月 25日,河南行省,孟津。
中原的气候逐渐转冷,寒意悄然笼罩着这片大地,那些补种的土豆和红薯藤蔓开始泛黄,预示着这场晚了近半个月的秋收终于来临。
孟津的各个农场里,一片繁忙景象。农户们手持农具,满怀期待地挖掘着土豆和红薯。尽管这些作物因为种植时间过短,个头比关中的要小一些,但农户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喜笑颜开的神情。
毕竟,遭受了如此严重的灾害,不仅保住了粮食,而且亩产比小麦还要高一些。在这个艰难的时刻,能有粮食吃就已经是天大的幸事,哪还能讲究那么多呢。
至于杂粮吃多了是会放屁,身体也难受,但总比没吃的强,中原的百姓饿怕了,还没那么矫情。
甚至有不少农户内心都在暗喜,因为这次水灾,元首府帮他们修了全新的房屋,全是用土坯砖制造,结实耐用,甚至连自家的田地都修了水渠,来一年灌溉就方便多了。
而且农场场长还向他们保证,只要努力干三年,大家全部可以住上双层的砖石楼房,到时候再也不用担心发大水。
这次的水灾对孟津4周的农户虽然是一场滔天大祸,但得到大同社救济之后,大部分人也保住了性命,损失也降到了最低,这些得到救济的农户个个对大同社充满了感激,成为了大同市最铁杆的基本盘。
而在这秋收的热闹氛围中,在中原、山东、江淮地区丈量各地河道三个多月的陈子龙回到了孟津。他带来了一个简易的北地沙盘。沙盘上清晰地纵横显示着整个北方的各条河道,仿佛将北方的水系都浓缩在了这小小的沙盘之中。
陈子龙神情严肃地向徐晨汇报:“都督,如果想要黄河北返,按照您的设想在铜瓦口挖一条河道,连接济水,以济水作为黄河下游的河道,让黄河最终流淌进渤海。
这种方案的好处就是简单易操作,只要挖个几十里河道,再想办法迁移开济水两岸的村落,把济水裁弯取直,修建堤坝拓宽河道,以容纳黄河的水量,中原、山东两行省,出动 200万丁口,修 5年河道,就可实现您的设想。”
徐晨听后,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问道:“如果要学习东汉王景治理黄河的五路分流方法,又要付出什么代价?”
徐晨在查找历朝历代治理黄河水患的水文资料时,发现东汉时期有一位叫王景的能人,他将黄河的主干分支到 5条河道,以此减少中原水灾的压力,这个方案让黄河 800年没有改道,这让徐晨心动不已,于是他把这个方法用书信传给了陈子龙,又让他考察了黄河下游的多条河道,勘察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陈子龙皱了皱眉头,详细解释道:“如今时移世易,当年可行的方法现在变得极其困难。黄河以泥沙多闻名,下游泥沙淤积会让河床抬高,河道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