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立刻明白了谁是幕后黑手,他没想到居然是一直有君子之称的李标。
他冷笑道:“果然皆是一群伪君子。”
他实在想不明白,朝廷都已经到了这种境地,他们为什么还要内斗?
周延儒提出的借师助剿对这些直隶士绅来说是最有利的选择。这里面肯定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才导致双方内斗起来。
现在崇祯又开始后悔,锦衣卫因为历代天子动不动就赏人家一个锦衣卫百户、千户,里面全是官二代、军二代,这个特务机构已经彻底成为了废物。
东厂原本是替代锦衣卫的,只可惜被他废除了。后来他意识到东厂不可取代,但又没有时间重新建立东厂,以至于他现在对紫禁城外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但现在崇祯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他要么跟着文震孟等人乘坐海船到天津卫,再从天津卫逃到江南去,这样大明还能保住半壁江山;要么不想放弃大明的北方,那就只有接受李标作为新的内阁首辅。
因为这些人是不可能放弃直隶的,他们是最强硬的主战派,不认命李标为内阁首辅,弄一个江南的内阁首辅,要不此人会和周延儒一个下场,要不就直接把他拉到江南去,偏偏他也不想去江南。
崇祯无可奈何地下了一道圣旨,任命前首辅李标为新的大明首辅。
李标成为内阁首辅之后动作非常大。一是确定了死守直隶的战略,下令有敢商议放弃北方领土者斩;二是大范围地放权给地方的地方士绅豪族,允许他们组建乡勇,有百人则给他们百户的军职,有千人则给千户军职;三是命令江淮、湖广、蜀中三地的士兵进攻大同军,想尽办法拖延大同军进攻的进度。
当然,北方想要抵挡住大同军还需要更多的时间练兵,还需要更多的盟友。李标请天子下旨与女真人议和,以便调动边军南下抵挡大同军。
崇祯看到李标的奏折后,又怒又气。换了一个首辅,还是想让他背黑锅。虽然他也想保住大明北方的疆土,也觉得借师助剿是改变朝廷局势唯一的方法,但他可不想给东林党背黑锅。
他想要的是让东林党去背黑锅,哪怕他们击退了大同军,他也能借着这个机会让东林党的名声彻底臭掉,重新掌握大明的权力。所以,议和的旨意他是不会下的。
双方就这样僵持了好几天,李标等人轮番上奏说明此事的急迫性,但崇祯不为所动。他反而每天请文震孟这些江南的东林党人入宫,也不说什么政务,就是闲聊,说一说江南的风景。他还联络陈国公朱纯臣等大明勋贵,总之不着急。他觉得仗都已经打成这样了,还能有什么更坏的消息呢?
李标的人可忍不住了,再这样拖延下去,等大同军收拾完中原,他们的大军就要向京师杀过来了。你女真人哪怕答应了和他们议和也来不及调军队了。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1月 28日,
坤宁宫内气氛凝重,甚至有几分肃杀之气,四周的宫女太监都胆战心惊,神机营士兵更是布满了整个坤宁宫四周。
李标身着朝服,神情严肃地来到这里面见崇祯。他拱手行礼,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借师助剿这实乃权宜之策。当年唐太宗也有渭水之盟,只要陛下能扫平贼寇,平定天下,史家自然会为陛下说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希望崇祯能够改变心意,在他记忆当中,天子还是那个莽撞的青年,只要说几句为国为民,他应该会答应下来。
但崇祯冷笑一声,目光冷峻地看着李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