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6)

社几乎就没受旱灾的影响,这要议和朝廷还不知道要接受大同社何等苛刻的条件,他这一下算是跳进火坑里了。

    黄道周脸色凝重地说:“我等深受皇恩,哪怕是拼尽全力也要保住大明,又何惜区区身后名。”

    翌日清晨,议和的小队继续向长安城进发。此时的徐晨,在得知朝廷派来了议和队伍后,并没有想见他们的意思。

    现在十几万大军已经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大战一触即发,大同社没有议和的打算,他自己也要准备前往前线,实在没有时间去招待他们。

    徐晨对钱谦益有所了解,知道他“水太冷,头皮痒”的典故,对这样的软骨头自然不怎么看得起。

    至于黄道周和刘宗周两人,徐晨在后世都没听过他们的名字,还是刘永和李文兵告诉他,这两人是学术宗师,在仕林有很高的威望。不过徐晨也清楚,这三人前来议和,若处理不好,可能会对大同社在读书人的声望产生不利影响。

    徐晨思索片刻,决定让徐光启来招待这三人。于是,在长安城外的轨道马车站,徐光启早早地前来迎接他的三个老朋友。

    钱谦益三人看到徐光启时,一脸惊愕。此时的徐光启头戴一顶草帽,身着一件关中特有的长衫,整个人比他们印象当中黑了很多,看上去和一个老农差不多。

    钱谦益痛心疾首地说道:“子玄,不是说徐晨以师礼待你,你怎么成了这般模样?”他的眼神中满是疑惑和惋惜。

    徐光启却笑着说:“这两年我在关中过得非常好,自己的学问受到重视。你们来的这一路经过的蓝田县水渠,就是我带领工匠修筑的,能灌溉 50万亩良田,今年为关中保住了上百万石的粮食。我在天津推广不开的玉米、红薯、土豆这三种作物,现在在关中遍地开花。

    这些年关中旱情如此严重,但却没有饿死人,大同社组织得力是一方面,老夫推广的这三种作物最起码也占了三成的贡献。能在年老之际为天下做出这番事业,老夫非常快乐。现在我就想着在死之前为关中修出能灌溉 2000万亩水渠,让关中不再惧怕干旱,百姓不会再饿死。”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

    黄道周听后,说道:“子玄,你还可以为天下百姓和朝廷做更多的事。这次我们来关中是为了议和之事,还请你说服大同社的徐晨,停止和朝廷之间的战争,这样天下的百姓也不至于为了战争之事流离失所。”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恳切。

    钱谦益也在一旁附和道:“比起修水渠,平息天下的战事,能救更多的百姓,这不单单是为了关中,也是为了天下百姓。”

    徐光启却摇了摇头,说道:“你们来晚了,现在关中十几万大军已经准备就绪,大战已经不可避免了。我这次来就是受大同社的都督之托,接待你们一番,但议和,大同社是不会同意的。”他的神情坚定,没有丝毫犹豫。

    钱谦益惊愕地问道:“为什么,大同社还没有听朝廷的条件。”他的眼中透露出一丝不解,大同社连条件都不愿意开?

    徐光启严肃地说:“大同社不想听你们的条件,他们早在几年前就定下了对朝廷的看法,那就是无能,对内不能赈济灾民,对外不能抗击强敌。大同社会毫不留情地清洗中原大族。”

    黄道周有点气愤地说:“子玄,你也是大族出身,就这样看着大同社这些年轻人乱来?天下有动乱,他们更应该加入朝廷改变这一切,而不是自己造反。”他的声音提高了几分,脸上带着怒意。

    徐光启反问道:“大同社这几年在关中弄出了 800万亩的水浇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假扮臣妻的丈夫 我是龙傲天他惨死的爹[穿书] 俯仰人间二十春 贞观无太子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春风骤 兄友之妻 元妻 大明杀神:开局砍翻北疆鞑子 逃荒种田:我的金手指是个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