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267章,扒下士绅的画皮

第267章,扒下士绅的画皮(2 / 6)

    他们这一路先是从江南沿着运河到京师,再由京城又沿着运河横穿整个中原。这一路上的情况都让他们忧心忡忡,用“饿殍遍地,路有遗骨”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但他们也知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次旱灾规模波及整个北方,已经超出朝廷赈济能力的范围了。

    然而进入了关中,景象却焕然一新。一路上他们看不到一个流民,越靠近城池城镇,水渠就越多。尤其是接近华阴、华州、渭南县,他们看到了绵延几十里的水渠网络,还有像桥梁一般的高架水渠。尤其是当他们进入渭南县之后,街道上车水马龙,百姓安居乐业,这分明就是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

    这样强烈的对比给他们的刺激太大,进入关中就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一般。三人有一种难以明说的情绪,心中不禁泛起疑问:这究竟是谁才是朝廷?

    他们知道关中也闹了旱灾,甚至关中已经连续干旱了六七年,按理来说关中的情况应该比朝廷更惨,但现实显然是打他们的脸了,关中秩序好的超出他们的想象,这反而更坐实了朝廷的无能。

    黄道周无奈地说:“就今日我等观察到关中水渠的规模,大同报上所言应该没有一丝假。这几年大同社的确是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抗旱上面了,甚至我都难以理解他们是如何在修出了这么庞大的水渠的情况下,还能维持住十几万大军?”其实还有一句话他没说出口,要是大同社不屠戮大族,这天下交给他们来治理未必不是一件幸事。

    钱谦益翻白眼道:“有什么难以想不通的,你在关中还看得到大族吗?这么庞大的水利设施,都是关中大族几百年的积累。”

    黄道周叹口气道:“我等又何必自欺欺人,徐晨《封建土地论》一出,我等又有何面目说徐晨残害大族,一年七八万万石的粮食,朝廷终究是太优待士绅了,以至于他们变得极其的贪得无厌,获得了这么大的利益,居然还把所有的事推给朝廷,不愿意承担一点责任,就不怪徐晨看不起我的。”

    徐晨的《封建土地论》一出,天下震动,全书1万多字,但带给大明读书人最大的震撼就是徐晨提出天下的地主士绅每年要占据一年七八亿石的粮食,这个数字简直大的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也直接扒开了大明地主士绅的画皮。

    有些人想反驳,但基本上是自取其辱,因为这个数字是在大明各地都能验证的了的,大明各地的地租都相差不多,北方普遍数一半,南方则高达六成,七成再以这个地租乘以天下的土地就可以得到上面这个数字了。朝廷得到的税负对比前面的数字简直是九牛之一毛。

    就这样东林党人还说朝廷的税负重,尤其是当所有人在对比一下朝廷一年只收2000多万石的赋,几百万两银子的税,任何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都说不出这样的话语,他们面对这实实在在的数字,得出的结论就是天下的士绅太贪婪了。

    黄道周他亲历大明的混乱,本就察觉到是士绅的贪婪,但他受制于自己的局限性,并不能提出改变天下的方法,只能提出慎独的思想,但其实这也是对现实的失望,只能明哲保身。

    刘宗周叹口气说:“就今天看到的情况来看,整个关中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现在我等该如何说服他们与朝廷议和。”

    钱谦益道无奈道:“要是大同社议和的条件太高,我等只怕会沦为秦桧之流,几十年的声望将毁于一旦。”

    钱谦益本以为这趟议和的差事即便是艰难还是有希望达成的,毕竟关中也遭受到旱灾蝗灾,更不要说这几年关中更是干旱连连,战事不断,大同社也应该期待和平。

    却没想到双方的差距这么大,就他看到的情况来看,大同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被卖给瘸腿猎户,饥荒年天天吃肉 假扮臣妻的丈夫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兄友之妻 三兴大汉:刘禅不思蜀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被夫君杀身证道后,我重生了 春风骤 杀敌涨修为?我以铁血筑长生 逃荒种田:我的金手指是个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