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6)

点花。

    周延儒内心的想法却不一样。他在东林党当中本就是小字辈,威望本就不够高。只是因为崇祯疯狂地更换内阁首辅,把那些有资历、有威望的官员通通换完了,这些东林党的大佬们,告老还乡的告老还乡,流放的流放,这才让他有了出头的机会。

    但这次的资政会议,光是前首辅就来了两个,而且未来还会有更多有影响力的人物来到京城,像钱谦益这样的东林大佬也即将抵达。这么多巨头汇聚在此,他想要掌控朝廷的局势,得到东林党成员的认可,那就要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而增加俸禄却是他收获威望最好、最便捷的方法。当然,这个想法他肯定不能正大光明地说出来。

    他想了想,理直气壮地说道:“朱家的天子,从太祖时期就小气吝啬到骨子里了。现在大明的俸禄是多少年前定的,官员都快养不活自己了,如何为朝廷办事?朝廷要是连官员的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还谈什么让他们尽心尽力地为国家效力?”

    成基命和王永光愕然地看着周延儒,他们没想到周延儒竟然如此大胆,不但是非议了天子,而且是把大明历代天子都给非议了。

    周延儒明白他们内心的诧异,大义凛然地说道:“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非他朱家一户之天下。朱家的天子做错了事情,还不允许我非议嘛。我们东林党人一心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指出天子的过错又有何妨?”

    成基命和王永光听了,内心有点明白周延儒的转变了。他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单纯依靠天子的内阁首辅,而是掌握实权的大明宰相。他们努力奋斗了 200多年,终于把朱家的皇位弄成了一个牌位,虽然这听起来有些大逆不道,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手中的权力确实越来越大了。

    想到这里,两人内心一阵惶恐,又有一阵兴奋。惶恐的是他们的行为终究是非议天子,兴奋的是他们终于摆脱了头顶上那座压了很久的大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治理国家了。

    周延儒继续说道:“发完官员俸禄,就补全京营俸禄,尤其是关宁铁骑,给他们多增加三个月的俸禄。”

    怕他们不理解,周延儒又解释了一句道:“我们现在要控制住军队,尤其是京营。毕竟勋贵和我们不是一体的。勋贵们只知道贪图享乐,争权夺利,根本不把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我们要想稳定局势,就必须掌握军队的控制权。”

    处于权力中心的周延儒思想转变得非常快,他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大明权力的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崇祯自己把内廷拆得一干二净,天子退居二线之后,他这个丞相是不需要勋贵的支持的。他的根基是东林党员,是朝廷的这些官员,甚至可以是京营的士兵,但他唯独不需要勋贵。

    这些勋贵对外不能打仗,对内不能处理政务,只知道欺男霸女、兼并土地。对皇家而言,这些勋贵是巩固天子的根基,但对大明而言,这些全是无用的废物。

    而且这次抄家也他意识到,勋贵也可以摆上餐桌。抄完盐商,如果朝廷还不够维持,那么勋贵就可以端上餐桌,这比向地方士绅加税更容易得到支持,也不容易造成东林党内部的分裂。

    为了减少他们的反抗,拉拢京营的士兵就是必要的手段。当然,这个想法他没有说出来,只是默默地在心里盘算着。

    王永光苦笑道:“如此这500万两银子也只是在户部过到手,但今日发完了银子,明日该怎么办?”

    周延儒淡然道:“放心,这只是京城上的家产,他们在扬州的家产更多,朝廷不用担心钱不够花。”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镇御大明 还和不和离了 贞观无太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大唐:挨骂就变强,气哭李世民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每日一卦,我搜山打猎粮满仓 俯仰人间二十春 映月宫 薄情帝王火葬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