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死一战的气氛迅速被打破,其他族长刚开始都怒视着温宇,但后面听了他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他们这么大的家业怎么可能舍命一击。
安排子嗣进入大同社是他们找的一条退路之一,但这只能算是最坏的打算,所以他们都默契不提。
购买大同社的债券也算是一条退路,大同社崛起的这几年,但做事情一直很有章法,尤其是在钱财方面信誉极好,和大同社打交道的人都赚到了钱。
反而是大明朝,从太祖皇帝朱元璋开始就不讲信用,发个宝钞都没想过回收的事,所以他们情愿购买大同社的债券,也不愿借钱给朝廷。
王勋道:“给我家买30万两债券。”
张绪:“我家购买25万两。”
“老夫要20万两。”
“老夫购买18万两。”
温老爷子当场记录起来,这十几家大大小小的家族购买了购买了270多万两债券,一分的手续费27000多两,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赚了这些了一笔钱之后,温宇笑道:“老夫有个经验之谈。各位可以全当笑话听一听,大同社虽然吞并士绅土地,但他们却非常支持商贾去关中开办作坊,老夫在关中有个纺织厂,织机不多,也就800架,去年这个纺织作坊给我温家赚了十几万两银子。”
在场不少族长都羡慕的看着温宇,十几万两银子还不多,现场一大半的家族一年都赚不到这么多钱。
不过温宇的话倒是给他们一个提醒,可以在关中置办一些产业,这也算是一条退路。
于是这些人各怀心思的散开,山西行省的债券会开始在各县组建。
潞州,壶关县,孤山村。
高迎祥的义军总部就驻扎于此,从大同社攻占关中之后,高迎祥就派遣人求援,大同社安排了人员帮他练兵,组建最基层农村组织。
现在他的基层军官一小半都是大同军的人,参谋部更是大同军帮他搭建,地方组织全部是大同社的人员,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迎祥的义军已经被大同社收编了。
而这段时间山西大旱,整个山西流民遍地,高迎祥的义军快速发展,已经掌握住整个潞州的农村了,然后沿着太行山一线,控制了4周的农村。
不过高迎祥不了解道:“都督是如何想的,为何不让我们占据县城?”
这段时间高迎祥的手下快速扩张,已经控制的村落上几百个,人口有十几万,士兵也有2万多,他自认为已经可以和太原镇明军一战,最起码能控制一些县城。只是徐晨让他等待时机,所以他有点不理解。
朱猛道:“都督说了对现在的山西而言,最重要的是保住粮食,义军要是攻占县城,必然引起太原镇的围剿,虽然我等不怕他们,但大灾之年发动战争,不知多少百姓会饿死。”
“义军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把控制住的村镇组织好抗旱会,带领农户抗旱救灾,完成均田,让农户人人有地种,清理地方上的地主士绅,夺回他们手中的宗族权,经济权,处罚权利,农村的一切权利都要归我们抗旱会。”
高迎祥继续道:“阳村有一个乡绅,他名声还不错,大灾之年还知道救助乡亲,我们连这样的好人就都要打倒吗?”
高迎祥依旧保留着一股英雄好汉的习气,认为坏人杀了无所谓,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