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崇祯三年(公元 1630年)11月 2日。

    河南行省的鹿蹄山,冬日暖阳高照,这虽然是个晒太阳的日子,但在鹿蹄山却充满了肃杀之气。

    李信带着他的忠信营将士,将山上的上千流民群体团团包围。这些流民,原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只因天灾人祸,才被迫落草为寇,然后抢了一家地主的庄园,偃师县令当即上报五省都督府,请求派兵平定叛乱。于是李信带着他的忠信营包围了这伙叛军。

    但他并没有冲上山把这些叛军杀光,而是命令伙夫们在山脚下埋锅造饭,一连煮了十几大锅米粥。不一会儿,米粥那浓郁的香气便在整个山涧四周弥漫开来,引得山上的流民们纷纷探头张望,眼神中透露出渴望与饥饿。

    李信站在大锅身旁,声音洪亮而诚恳地说道:“各位乡亲父老,俺知道你们不是想造反,只是因为天灾让大家的农田颗粒无收,为了能吃口饭,这才上了山。我李信也是河南行省的人,我能理解你们的难处。你们现在丢下武器下山,喝饱了这口粥,然后投降,我保证你们的性命安全。”

    这时,山上有人喊道:“你是施粥将军李信?”

    李信微微一笑,说道:“我李信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也不值得有人冒充。”

    “是施粥将军,俺们投降了。”说完,山上的人纷纷丢下手中破烂的长枪,欢呼着,像潮水一般跑了下来。

    这些流民也知道,中原出了一个叫李信的将军,他平叛和大明其他将军完全不同,大明其他将军会把他们杀的人头滚滚,寸草不生,但李信不但不会杀他们,还会让他们吃顿饱饭,所以他有施粥将军的称,这些人知道只有在李信手中他们才有条活路。

    李信当即命令火夫给每个人盛上一碗粥。有了第一个人的带头,山上下来的人越来越多。没多久,上千号穿着破破烂烂、像乞丐一样的农民军士兵,就围在大锅旁,狼吞虎咽地喝起粥来。

    李信看着这一幕,内心一阵酸楚,他长叹一声道:“老天真造孽呀,再多煮 10锅粥。”

    今年,关中的旱灾稍有缓解,但旱灾的中心却转移到了河南行省,从开春到现在,整个河南滴雨未下,土地干裂,河道干枯。整个中原大地一片凄惨景象。

    中原可没有像大同社和抗旱会这样的自救组织,大明朝廷前半年的精力都耗费在如何驱除女真人身上,根本无暇顾及中原的旱灾。

    到了下半年,女真人退回辽东,但中原又驻扎了十几万大军,不断多了十几万张口,而且他们还要吃饱。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朝廷不但无法赈济灾民,还要加重税负。

    于是中原农田绝收,粮食短缺,百姓们先是吃蓬草,蓬草吃完了就吃树皮,到最后连观音土都吃,许多人最终因腹胀而死。在河南行省,距离城池稍远的野外,白骨累累,夜晚时常能听到鬼哭狼嚎之声。

    持续的旱灾让河南民不聊生,流民四处涌动。灾民们在饥饿与官府催征的双重压迫下,最终“化为盗贼”。

    孙承宗虽然能带领明军打散大股的农民起义军,但却无法剿灭这无穷无尽的灾民,整个中原可谓是遍地烽火,他现在就像一个“糊表将”,河南行省哪里有叛乱,他就马上派遣士兵去哪里镇压。

    在镇压叛军的这几个月时间里,李信和他的忠信营迅速脱颖而出。其他明军出动时,要么是杀人如麻,杀良冒功;要么是骚扰地方大族,勒索地方绅士。中原各级县、州、府控诉他们的奏章,不是送到他这个五省总督府,就是送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春风骤 元妻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大明杀神:开局砍翻北疆鞑子 杀敌涨修为?我以铁血筑长生 兄友之妻 假扮臣妻的丈夫 我是龙傲天他惨死的爹[穿书] 逃荒种田:我的金手指是个垃圾桶 三兴大汉:刘禅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