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兵部尚书还能不明白这其中的套路,这从上到下都是有一套潜规则的,想要把钱落到实处,根本不可能。
这一下成了两难的局面了,以前潜规则朝廷的钱财,自己还能占点好处,他自然乐意执行这套制度了。但现在是他们出钱,只要一想到自己的钱财,被那些贪官污吏层层截留,他就觉得不能接受。
现场一时间沉默下来了,现实逼着他们要给那些贼配军一点优待,但就是因为他们了解朝廷内部运行的潜规则,就不愿意用自己的钱财养活一帮蛀虫。
陈麟想了想道:“这天下是朱家的,福王不就在洛阳,王府富比龙宫,这钱就应该他出。”
“对,就应该福王出这个钱。豫石公就应该去劝福王拿出这笔钱”其他人纷纷赞同道。
大明的士绅就没有喜欢这些王爷的,这些王爷到哪里,哪里的士绅就要损失大量的利益,福王府这几百万亩的田地那可是都是从他们的利益当中抠出来的。要是没有福王他们家的田地能多一倍。
“关中四大王府下场可不好,四个王爷吊死了三个,那些王子王孙被大同社的人逼的扫大街,大明皇室的颜面扫地。”高欢道。
吕维祺想了想道:“老夫会想办法去劝说一下孙阁老,但各位也要拿出一点诚意,大同贼寇不但是朝廷的敌人,更是我等士绅的生死仇敌。各位担忧自己的钱财用不到正处,老夫倒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我等河南士绅可以建立一个资政院,河南每个县选出几位德高望重的士绅为资政,大家一起监督我等的钱财是如何花出去的。”
吕维祺的话让所有人眼前一亮,这所谓的资政院不就是大同社的公民议会。
虽然这些人骂大同贼寇,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大同社有许多政策是他们也希望朝廷实行的。
像大同社兴修水利的政策,这可以极大的减少旱灾对他们的损失。以工代赈的政策,这可以减少大量的流民,维持地方的稳定。这些对他们都是有好处,他们也希望朝廷学习大同社的这些政策。
还有大同社的清廉也是他们希望朝廷能学习的。他们家族的商队,只要进入了潼关,后面哪怕是走上千里路一路到大漠也花不了几个钱,而且基本上遇不到什么贼寇,但潼关到洛阳这短短的三百里里的路程,有好几道关卡,每道关卡都要打点一番,那些贼配军可不管你的家族是不是有人在朝廷当官,他们就要钱,关键是他们出了钱,这些贼配军也是拿钱不办事,这一路上的土匪,流寇他们根本不管,遇到了事要自己想办法平,被抢走的货物想请他们找回来又要花一笔钱,甚至他们本身就扮演贼寇。
朝廷的军队如此黑,尤其是有大同社做对比之后,他们更是深恶痛绝。
而对这些大族来说,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公民议会,从大同社第一次开始公民议会,就吸引到他们的注意,他们越研究就越觉得这套制度精妙啊。
这套制度可以把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传导到朝廷去,还能限制朝廷对他们的盘剥,甚至反过来能控制朝廷的政策,帮助他们的家族谋取利益。
这套制度对地方大族来说几乎是完美的,唯一的缺陷就是他是贼寇提出来的,以至于大家提都不敢提。
如果花点钱才能让朝廷实行这样的制度,那也不差,现在花的钱以后可以10倍百倍的赚回来。
高欢当即道:“如果豫石公能说服孙阁老建立资政院,让我等监督这些钱粮的使用,某愿意出2万石粮食,3万两银子资助朝廷抵抗贼寇。”
陈麟道:“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