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洪承畴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之后,我又去调查了好几个村落。这些村子每户分的土地更多一些,但人口也更多,基本上都是五口以上的家庭,这还没算上 3岁以下的孩童。所以,这些农户即便有一定的存粮,也不会比白头山村多多少。”
洪承畴放下手中的笔,神情严肃地看着徐晨:“徐都督,我知道都督府正在大规模地扩张工业区,这些工人都要吃饭,而且他们的饭量比农户还要大。关中还有庞大的民夫队伍需要养活。如果脱产的人口超过百万,都督府每年最起码要 700万石粮食才能维持最基本的稳定。但今年都督府如果不收田赋,农户只怕不会卖多少粮,光靠那些大户的存粮和对外购买的粮食,只怕很难维持下去啊。”
徐晨听完洪承畴的一番话,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万万没想到均田之后,农户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填饱自己的肚子,但深入一想,这本就是人之常情,大同社都占了关中了,还让关中的百姓饿肚子,那他不白来这个世界了。不过粮食问题的确是要想办法解决。
洪承畴继续说道:“粮食问题甚至都不是都督府最大的危机,关中闹了多年的旱灾,等灾情停止,都督府又新建了水利设施,关中的粮食产能会快速的恢复,都督府的危机自然解除。”
“但都督府还有另一个危机确实迫在眉睫了。”洪承畴从袖中拿出一份文件说道:“这是某在耀州这段时间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希望能对都督有所帮助。”
徐晨再次接过文件,只见封面上写着“都督府二冗问题”。他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开始认真阅读。
这份文章开篇便指出,都督府如今面临着严重的冗员、冗费这两大极其严重的问题。
洪承畴还是以白头山村为例,一个仅有百人口的小山村,却有三人吃着大同都督府的俸禄。这三人一年的俸禄开支是72两,再加上他们的其他福利待遇,一年下来,都督府对白头山村在这方面的开支就超过了百余两。”
徐晨微微皱眉,继续看下去,白头山村的田地不到524亩,其中还有60亩是学田。即便按照都督府三成的税收来算,每年收的粮食大致是一百五十石左右。但粮食折银时一般会消耗三成,最后就只剩120石左右了。
如今关中的高粮价,是因为连年的干旱所致。都督府新修水利抗旱救灾,待日后粮食丰收,价格迟早会跌下来。若以丰年每石六百文钱计算,白头山村每年能收的税银是72两,刚好能覆盖那三人的俸禄。可要是碰到灾年,都督府还要减税、救灾,对白头山村的统治基本就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了。
徐晨听着洪承畴的分析,不住地点头,神情愈发凝重。
洪承畴后面又写到,耀州有68个村,四个乡镇。每年的俸禄开支就达到了5200两左右,再加上四季常服、各种福利待遇,每年耗费约7000两。”
耀州还有蒙学10所,夫子63人;官营的医馆五所,大夫24人。这些人的年俸是15两,仅这一项开支就有1300两,蒙学和医馆每年的总开支超过四千两。
耀州各级官吏482人,俸禄最高的耀州知州俸禄32两,最低的小吏也有一两以上,一年的俸禄开支超过8800两。公使钱一个月就要花八百两,一年大致要花万两。
耀州有三千民夫,每日的伙食费就要45两。按照每人每年雇佣200日计算,伙食花费9000两,俸禄一万两。
徐晨听着洪承畴一项项地列举,额头上不禁冒出了汗珠。他没想到,小小的一个耀州,一年的行政成本居然高达5万两。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