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遇找到洪承畴羡慕道:“老天爷真是眷顾徐晨,历来中原王朝北伐漠北何其难,武帝甚至打光了大汉60年的积累,徐晨不过占据关中一地,却只用2万人就征服了漠北,而这2万人大部分还是蒙古人,难道徐晨真是天命所归?”
不由得刘应遇这样想了,蒙古人是中原王朝这几百年来最强大的敌人,虽然这些年已经衰落了,但再怎么衰落,这也是占据了整个草原的庞大势力,而徐晨却毫不费劲就解决了这样强大的敌人,大同社8个主力师也只出动了一个师,这要说徐晨拼尽了全力,他自己都不相信。
洪承畴羡慕道:“历来能打到漠北的将领屈指可数,孙可望必然要青史留名了。”
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一向是他的志向,现在他反而有点中道崩除了。
“大同社把大半个大漠收入囊中了,长安各大报社已经把天可汗的名头带着徐晨身上了。
洪承畴只要想到徐晨现在还只是都督,占据中原的地盘也只有关中一地,但已经占了大半个草原,就感觉有点不协调,这算是草原政权还是中原政权?
但只要徐晨统一了中原,这就是一个横跨草原中原的强盛王朝,他就有一种热血沸腾之感。
“亨九,某打算在长安的工业区开个纺织厂,也算是为刘家留条后路,你要不要入一股?”
刘应遇这段时间联络上家里,刘家给了他一万两银子,让他在大同社的地盘下打下根基,这既是为了狡兔三窟延续家族,也是被大同社在关中实行的政策吓到。
眼看着大同社就要打到山西来,刘家的田地,财产,人脉估计会和关中大族一样被连根拔除,山西的大族一方面逃到其他地方,另一方面则想要在大同社地盘打下根基。
大同社虽然对打击地主士绅毫不留情,但他却又保护有作坊的商贾,甚至徐晨还对大同社员宣称商贾是大同社的盟友,属于可以团结的对象。
在当大同社敌人必死无疑的情况下,他们纷纷选择愿意做大同社的盟友,而且比经商他们山西人也不怕。
所以很多山西大族已经开始派分支的子弟到关中来置办产业。
洪承畴问道:“纺织业可是大同社强势产业,时安兄有把握你这纺织厂能生存下来。”
刘应遇笑道:“大同社把整个大漠都给打下来,相当于有两个中原的土地在帮助他们养羊,某不知道这会生产出多少羊毛,但某知道现在的关中纺织厂是远远不够处理这些羊毛的,长安城迟早会成为整个北方的纺织中心,在10年内不用担心纺织厂不赚钱。”
洪承畴想了想道:“某出两千银子能占几成股份?”
刘应遇道:“算你三成,按照大同社的说法,我们这个作坊算是股份制的,你可以派一个账房来监督。”
洪承畴道:“账房就不派了,某相信刘兄。”
刘应遇道:“亨九,你这就不是做生意的态度了,亲兄弟要明算账。”
洪承畴满不在意道:“时安兄要是看上了这些股份,说一声即可,小弟愿双手奉上。”
他出生在名门望族当中,家中也不缺少钱财,而且他的心思也不在商业上,自然不在意这些事情。
想了想他问道:“时安不想加入大同社?虽然现在说徐晨是统一天下之人有点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