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成员,他们能提供一定的后勤支持,但这个时间他们也要春耕,如果现在起兵的话,我们很难组织动员他们。”
徐晨听完众人的发言,沉稳地说道:“不用理会敌人的动作,我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足够横扫关中。现在关中最迫切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没有粮食,即便我们占据关中,该饿死人还是会饿死人,所以我们的军事行动不能影响春耕,不管是我们这里的春耕还是关中的春耕。还是按照原计划春耕之后再出兵。”
王二仔细想了一想徐晨他们的话,最终放弃了他们自认为的大好机会,如果攻克关中不但不能救助关中的百姓,反而会让他们的下场更加悲惨,那他们情愿不出兵。
从徐晨建立大同军开始,这支军队就和明朝所有的军队完全不同。这支军队讲道理、有道德,以保护百姓为宗旨。这支军队成立5年以来,彻底改变了陕北百姓对军人的负面印象。过去“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捻钉”的习惯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现在百姓以参军为荣,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大同军当中只会学好,不会变坏,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而大同军强大的战斗力,除了武器的加成之外,良家子兵员也是重要的原因。这些士兵来自淳朴的百姓家庭,他们怀着保家卫国的信念加入军队,在训练和战斗中展现出了极高的素质和忠诚度。
刘永他们认为这是两汉时期的良家子,唐朝的府兵,但其实徐晨给这支军队注入了后世的灵魂。
崇祯三年(1630年)1月 28日,在武家镇练兵的孙磊接到通知,都督府要他去肤施城讲习所开会。
来到讲习所之后,孙磊就发现今天来的人特别多,在肤施城的大同社员几乎都来了。
他当即找到自己武大定,王光恩两人道:“两位哥哥可是知道今天为什么是开会?”
武大定小声道:“可能和关中战事有关,听说关中的大族和重民社闹翻了,双方杀的血流成河,现在是进攻关中的最好时机。”
孙磊激动道:“那感情好,小弟练了整整半年的兵了,就等着去关中建功立业。”
就在这时,李文兵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前来坐在首位,其他人也纷纷坐好。
他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由我来传达都督府的文件,关于 112事件有关都督的讲话。”
他先讲一下关中发生的事情,果然和武大定说的没错,孙磊还有不少大同社员都在暗自激动。
但接着他开始宣读文件内容:“下面是有关于都督对112事件的讲话,和都督府的决议。
重民社有此下场,就是因为没有分清楚朋友和敌人……”
大同社社员们一开始还在为刘南卿等人的遭遇感到可怜,但听到后面,很多人的脸色大变。文件中提到和地主士绅联姻之社员要慎用、禁用,许多人后面的讲话已经听不进去了,只是茫然地跟着抄写上面的内容,手中的笔在纸上机械地滑动着,心思却早已飘到了远方。
李文兵读完后,严肃地说道:“学习完都督的讲话之后,每个人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要深刻反思自己是不是忘记了大同之志,好了,现在散会。”
孙磊和武大定两个人茫然地走到一个角落,王光恩有点担心二人也跟过来,寒风呼啸着,他们内心也带着一丝冰凉。
武大定苦着脸,声音带着一丝哭腔说道:“我才刚成亲,难道就要休妻?”
孙磊整个人都快哭出来了,带着哭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