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5)

守地计算,整个天下大概有上千万顷田地。

    他们还考虑到大明的田地有好有坏,江南地区更是土地肥沃,可以一年两季,所以天下虽然旱灾不断,但他们得出天下每年可以收获十亿石粮食的大致结论。

    而朝廷每年的税负是2000万石左右,这个数字在全天下每年创造的财富面前,几乎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

    他们从江南一路走到京城,又从京城走到河套,说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为过,他们了解到,北方的地租大概是五成左右,南方稍微高一点有六成,那些贪心的地主甚至会加到七成。

    而大明的户籍人口虽然只有6000万左右,但他们知道为了躲避人头税和徭役,很多人都隐瞒了人口数量,这个数字翻到三倍到四倍之间是比较精准的。

    接下来的一个晚上,他们把算盘珠子都给打烂了。书房里,算盘珠子噼里啪啦的声音响个不停,他们时而皱眉思索,时而奋笔疾书,额头上满是汗珠。经过无数次的计算和核对,他们惊愕地得出结论:大明两万万百姓只能得到三亿~四亿石粮食,这些粮食勉强只能养活自己,只要有任何灾害,他们就有可能会饿死。

    而朝廷获得的钱粮在整个天下创造的财富面前,税收少得可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反,整个天下六七亿石粮食的财富被士绅获得。

    这个数字简直震碎了他们的三观。他们原本认为士绅受到一定的优待是应该的,毕竟他们在文化传承、地方治理等方面也做出了一些贡献。

    但他们却从来没有想过,士绅会赚取天下如此多的财富,是朝廷的30多倍,而且这不是几百年积累出来的事,而是每年都有这么多的财富流入士绅的口袋。士绅获取这么多财富真的是正确的事情吗?

    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赞同这个观点。

    为了进一步证实,同时也是为了对比,他们又收集了大同社的报纸,仔细研究大同社的税收情况。大同社下有延安府和榆林府,两府共有600多万亩土地,今年又在河套新开垦了上百万亩土地,大同社一共有七百万亩土地。按照亩产一石粮食来计算,大同社收三成税,一年就是210万石。即便今年陕北闹旱灾,但因为大同社种植的大部分都是高产作物,加上他们还有一定的农场,所以260万石的税收,这个数字是真实可靠的。

    然而,这个数字却让他们更加难以接受。因为两府在大明治下,一年交的税收连26万石都没有。大同社不仅税收翻了10倍,而且农户的负担居然减轻了。

    没有了地主士绅的盘剥,农户可以获得自己收益的七成,而且连徭役都没有。也就是说,大同社地方上的农户比大明其他地方的农户负担更少不说,收入还翻了一倍。

    在这个简单的只有农业的结构模型当中,把士绅除掉,居然所有人都是获益者。朝廷可以得到10倍以上的税负,有了这么多的税负,朝廷现在面临的问题那还能是问题吗?

    西南、辽东的叛逆都可以轻松击败。

    农户还能得到一倍以上的收益,他们就不会饿肚子,不会饿肚子这些农户就不会造反,大同社或许就不会出现。

    他们简单推论得到的答案快让他们跳起来了。大同社的政策在这个简单的农业模型当中,居然是解决天下问题的最优解。

    但这个最优解却不是他们愿意接受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一直以来所维护的、所认同的士绅阶层,可能是天下诸多问题的根源。

    后世有句老话说的好,谎言不会伤人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我在大乾靠系统偷偷无敌 三国:朕要光复大汉 今晚,干了高俅 边塞枭龙 让你进宫当面首,你权倾天下?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恶毒发妻后,我摆烂了 传令下去,大当家的考上状元了! 特工穿越后妈 为师 白月光破棺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