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子营的粮草也已经所剩不多了。毕竟他们是来打仗的,不是专门运输粮草的,出发时也就带了半个多月的粮草而已。
使者听到这番话,并没有关心秀子营的待遇问题,而是着急道:“还请将军说明要求,某定会上报知州。现在军情紧急,想来知州是不会拒绝的。”
贺函冷淡地说道:“准备好十万石粮食,我军连同民夫共 1.5万人,每人准备 10两赏银。”
使者一听,苦着脸说道:“将军,能不能少点啊?这数量实在是太多了,我们一时间恐怕难以筹集。”
贺函却满不在意地说道:“东西送到营地,某才会出兵。你们可以拖着不办,某也可以在这里迎击叛逆。”
经历了重民社初期缺钱的危机和陕西士绅各种奇葩的动作,贺函知道粮草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山西行省的官员拙劣的表现,也让贺函对他们一点都不信任。
如果这些官员不把粮食和赏银送过来,自己的军队将陷入绝境。他可不会把自己的命脉交给这些不靠谱的“猪队友”。闻喜县官员不把钱粮提前准备好,他情愿带军队回关中也不会再留在山西。
使者见贺函态度坚决,马上改口道:“某这就去上报,还望将军稍作等待。”说完,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贺函望着使者离去的背影,满脸失望,朝廷官员的能力越来越低下,以前是卸磨杀驴,现在是事情都没做就想杀驴了。
使者匆忙赶回闻喜县,将贺函的要求如实上报给了解州知州王世文和闻喜县令李梦辰。两人知道军情紧急,秀子营的到来是解闻喜之围的关键。
于是他们分工合作,王世文继续留在闻喜县抵抗叛军。
李梦辰只想办法向当地的大户。筹集十万石粮食和十五万两赏银虽。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开始四处奔走,想尽办法东挪西借。但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刻,筹集如此大量的粮草谈何容易。
李梦辰几乎跑遍了闻喜县的每个大户家族,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关系。经过三天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带着银子和部分粮草来到了秀子营的营地。
李梦辰见到贺函后,先是满脸敬佩地赞扬道:“久闻秀子营乃是读书人的榜样,诸位将军心怀家国,不远千里前来救援,实乃我山西百县之福,闻喜百姓之福。”
接着,他面露歉意地说道:“粮草因为数量太大,在如今这兵荒马乱的时候,实在难以在短时间内筹集齐全。某这次只带来了 1万石粮食,但 15万两银子某还是带来了,余下的粮食还请将军给某一点时间,某定会竭尽全力尽快筹集。”
说完,他一挥手,身后的士兵们便抬着一箱箱白花花的银子走进了帐篷。
贺函看着李梦辰诚恳的样子,心中的不满也消散了几分。他知道现在想要筹集10万石粮草的确有点难,而且李梦辰是崇祯元年的进士,谈吐文雅,言谈当中将他们视为自己人。而不是将门丘八,这点他也非常受用。
贺函解释道:“不是某要挟县尊,而是粮草乃是军中大事。某进入山西三百里,当地官员却没有一地为我们准备营帐和粮草。某实在不习惯在缺乏粮食的时候打仗,还望县尊理解。”
李梦辰连忙拱手赔罪:“这是我等之错,未能妥善安排将军一行,还望将军恕罪。”
贺函见李梦辰态度诚恳,便下令道:“全军拔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