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是用水泥和大漠的石块修建而成,外层是坚固的城墙,有五尺厚,城墙上有建楼,望台,可以看到极远的地方。
驿站四周种着几棵胡杨树,还有一小块草坪,在这荒漠戈壁中显得格外显眼,仿佛是一片绿色的希望。
夏允彝等人进入驿站后,急切地说道:“老板,给我们一些凉水,一些吃食,还有给我们的骆驼也喂水喂炒料。”
“好嘞,客官。”一个当地的小二热情地招呼着他们。
大同社的驿站并非传统的官方机构,有点类似后世高速公路旁的服务区,里面有几家客栈和一些提供服务的店铺。不过,由于大漠环境危险,常有马匪出没,这些驿站都建成了堡垒型。驿站里的伙计和东家个个身怀武艺,能拿刀拿枪与敌人搏斗,等闲上百人的马匪也难以攻破这样的驿站。
遇到更大股的敌人,他们就会燃烽火台,只要狼烟升起,要不了一个时辰,大同军的骑兵就会救援过来。
这种驿站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收益极高,哪怕是普通的伙计一个月也能赚个10两银子。
众人在驿站里找了个位置坐下,喝着凉水,吃着简单的食物,感受着片刻的宁静与清凉。
他们一边休息,一边听着周围人们的交谈,什么大同社在河套筑了十几座城池堡垒,修了几百里的水渠,开垦了百万亩的良田。
什么大同军追杀的蒙古人,杀的蒙古部落节节败退,已经退到阴山一带。
通过这些信息他们也能感知到大同社的地盘在不断扩张,实力在不断的加强,这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新势力,只是不知道会把天下带往何方。
距离徐光启他们几百里之外的阴山山脉下。
数百名大同社骑兵正于这广阔的平原上纵横驰骋。他们身姿矫健,驾驭着骏马如疾风般穿梭,马蹄扬起阵阵尘土,似是一条黄色的巨龙在大地上舞动。
此时,一群仓皇逃窜的敌人正被他们不住地分割。蒙古头首领声嘶力竭地呼喊着,试图聚集部众、整理建制,但却徒劳无功。
那一张张因惊恐和焦急而扭曲的脸,在飞扬的尘土中显得格外狰狞。大同社骑兵如同一把把锐利的尖刀,一次次冲散截断他们的队伍。方圆数十里的平原上,全是惊慌失措的蒙古骑兵,他们的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手中的武器在慌乱中挥舞,队形毫无章法。
比起几百年前那曾席卷天下、令世界为之胆寒的蒙古骑兵,如今的他们已然彻底退化成为了半原始的部落。大部分骑兵身上穿着简陋的皮甲,那皮甲经过岁月的侵蚀和风雨的洗礼,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坚韧。甚至有些人干脆连皮甲都没有,穿着破烂的羊皮袄子,给他们带来少的可怜的防御。他们手中的战刀,与其说是刀,不如说是一块薄铁片,刀刃卷了口,在阳光下闪烁着黯淡的光。而他们引以为傲的箭矢,更是少得可怜,大部分都不是铁箭,在战场上根本无法对敌人造成有效的伤害。
大明几百年对草原的封锁极其严格,就像一道无形的枷锁,紧紧地束缚住了蒙古人的发展,钢铁成为了草原上最珍贵的资源。他们快速地退回了原始的时代,即便是有晋商走私,但也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所以蒙古人在面对全副武装的大明家丁,或是铁器化的辽东女真人时,他们总是显得力不从心。
而大同社的骑兵,却有几分蒙古人先祖的风采。他们骑术精湛,战术灵活,在战场上驰骋纵横。不过500余人,却将上千敌人打得被动挨打、疲于奔命。他们的喊杀声震彻云霄,马蹄声如闷雷般在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