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4)

; 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三日,孙可望的骑兵旅消灭敖汉部落的战报传到了徐晨的营帐。

    徐晨立刻做出了一系列部署。一方面,他命令后勤部队向朔方地区运输物资。一辆辆满载着粮食、工具和建筑材料的马车,在士兵的护送下,浩浩荡荡地向朔方进发。

    另一方面,徐诚命令刘永继续派遣流民北上,屯垦后套地区,争取在今明两年之内再次开垦出100万亩的田地,让河套地区彻底成为大同都督府的粮仓,解决大同军争霸天下的粮草问题。

    只有真正来到河套,才能理解为什么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会流传着黄河百害为利一套的说法。河套的土地真是太肥沃,太平整,太容易屯垦了。

    黄河上游的泥沙经过多年的堆积,让这片土地变得异常肥沃。当地松软的土质更是便于开垦,流民们先把牧草割了下来,这些牧草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

    然后,他们用简陋的工具清理掉土地上的石头和石子。接着,铁犁在土地上轻轻一动,就能轻松地把土地翻出来。这里不缺牲口,无论是用马耕还是牛耕,工作效率都极高。

    河套地区虽然靠近北方,但并不缺少水源。这里南高北低,阴山山脉如同一条巨龙,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流水。众多的平原支流如同一条条银色的丝带,蜿蜒在这片土地上。这些支流的源头大部分是黄河,水量极其充沛,受旱灾影响极小。对于屯垦来说,水源就是生命。有了充足的水源,农作物的生长就有了保障。

    同时因为土地平坦,土质松软,修建水利设施也极其容易轻便。他派遣了经验丰富的水利修筑人员来到河套地区,完善当地的水利设施。

    这些人员在修完延安府的水利设施后,来到这里就像进入了新手村一样轻松。在延安府,他们需要面对起伏的山脉,水渠要沿着山脉曲曲折折地修建,还要用镐头挖山,用炸药炸山,甚至要像搭桥一样建设高架水渠,难度极大。

    而在河套地区,他们只要丈量好水源的高度,直接在地面上画好水渠的方位,然后就可以开挖水渠。工人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挖掘,有的负责铺设砖头水泥。速度快的时候,一天就能修个十几里的水渠。

    原本徐晨预估今年只能开垦出 30万亩的荒地,但现实却比他预计的速度快了三倍都不止。

    许多田地达到了当年开荒,当年播种,当年收获的程度,这些土地说是生地,但千百年来早就有人开垦过了,即便是后来的蒙古人占据了这里,但也保留了一定的耕地,这为徐晨他们提供了便利。

    田野里,玉米长得又高又壮,红薯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尤其是土豆更适合这里的土壤,亩产居然超过了600斤,比延安府都要高产。

    今年收获的土豆,玉米、红薯预估会超过 200万石。这些粮食不仅能满足屯垦士兵的需求,甚至还能反过来供给延安府。河套地区,正逐渐成为大同都督府的粮仓,为大同都督府争霸天下提供了坚实的粮草保障。

    大家可能觉得这有点夸张,但我查资料,居延简当中记载,有一队120名的汉军,一年开垦出了4000多亩土地,收了三四千石粮食,具体的多少数字我记不清楚了,反正说人均超过了二十五石,按照汉朝一石 60斤来计算,人均1500斤粮食,这片土地就是有这么好开垦,跟中原的土地是完全不一样。

    这真不是我拍脑袋写出来的,昨天晚上我查了两三个小时的资料,看了大量有关于河套的视频才写出来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穿成猎户极品妻,别人饿肚我炫肉 我是妖魔的心上人 大清盐霜 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争得门楣扬 饥荒年:我无限换粮,草芥称王 长央 史上最强家丁 福晋崛起 被休后,每日情报助我熬过荒年 穿成龙傲天的咸鱼青梅[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