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170章,驱逐蒙古人与争霸天下的资本

第170章,驱逐蒙古人与争霸天下的资本(1 / 4)

    河套广袤的草原上。孙可望骑在一匹高大神骏的战马上,身姿挺拔,眼神冷峻而深邃,缓缓扫视着远处那片混乱不堪的敖汉部落。

    敖汉部落的营地此时宛如被捅了的马蜂窝,一片狼藉。牧民慌张四处奔逃,牲畜在人群中惊慌乱窜,扬起阵阵尘土。部落的旗帜在狂风中猎猎作响,却已失去了往日的威严。

    孙可望身后,两千名骑兵如同一堵钢铁铸就的城墙,整齐地排列成严整的队形。他们身着大同军服,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手中的长枪和马刀在风中发出轻微的呼啸声。每一匹战马都昂首挺立,马蹄刨着地面,似乎也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气息,随时准备听从孙可望的进攻命令。

    旅监军李应骥骑着马缓缓来到孙可望身旁,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得意的笑容。他身材修长,面容清瘦,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文人的睿智和狡黠。“将军,此番战胜敖汉部落之后,我们终于可以彻底把蒙古人的势力驱逐出河套了!”

    李应骥激动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自豪,“中原王朝能打到阴山的将军屈指可数,我们俩必定能在青史当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啊!”

    孙可望微微皱了皱眉头,眼中闪过一丝疑虑道:“名垂青史真有这么容易吗?我怎么觉得自己好像没打几仗啊。”他的声音低沉而疑惑。

    三年前,那时的他还是一个在陕北饥寒交迫、濒临饿死的穷小子。每天为了一口吃食而四处奔波,常常饿肚子,只能靠挖野菜、捡残羹剩饭度日。谁能想到,仅仅过了三年,自己就成为了手握重兵、现在还有人告诉他,他可以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大人物。

    这一战打得实在是太过轻松,敖汉部落几乎没有做什么像样的抵抗就土崩瓦解了,这让他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李应骥看出了孙可望的疑虑,微微一笑,勒了勒缰绳,让马靠近了一些。“将军,我们这是占了天时和人和。您想想,陕北闹旱灾,草原也没好到哪儿去,不仅旱灾肆虐,还闹起了蝗灾和兵灾。”李应骥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神情颇为生动,“草原上各大部落的牛羊数量大量减少,青壮劳力也有大量饿死。您再看看我们大同军在河套的行动,一大半的部落都活不下去了,主动投降我们,这才有了我们如今势如破竹的局面啊。”

    李应骥所言不虚。明末以来,天灾人祸不断,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是一场滔天大祸,对于草原部落而言同样是灭顶之灾。以往的中原王朝到了这个时候,往往已经处于王朝末日,内部矛盾激化,各种问题集中爆发,根本无暇顾及草原上的事情。

    然而,徐晨领导的大同社却是一个异类。在他的带领下,陕北地区的百姓团结一心,扛住了天灾的侵袭。他们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社会体系。

    而草原上的部落因灾害和内部矛盾而陷入困境时,他们甚至因为大同社的强大,南下抢劫的道路都被堵死了。

    草原上的牧民们也渴望生存,当他们发现对面的大同军实力强大,自己根本无法与之抗衡,而投降却能让自己和家人存活下来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降。加入强者的队伍,是草原牧民们千百年来的生存法则。

    更重要的是,徐晨还运用了“阶级大法”。为了增强认同感,从牧民当中分出了穷人和富人,大同社就是穷人,这些牧民也是穷人,所以大家是一伙的。

    他带领大同军干掉了那些残暴缺德、欺压百姓的部落首领,然后给每户牧民分上两三千亩的草场和几十只牛羊。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牧民的热烈拥护,他们纷纷成为了大同社最忠诚的战士。

    为了让牧民们的生活得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被卖给瘸腿猎户,饥荒年天天吃肉 假扮臣妻的丈夫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兄友之妻 三兴大汉:刘禅不思蜀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被夫君杀身证道后,我重生了 春风骤 杀敌涨修为?我以铁血筑长生 逃荒种田:我的金手指是个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