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洪承畴感叹万千,这一点明军很难做到,明军大多数都是在百度草草射了几箭,察觉敌人弱小则一拥而上,敌人强大就望风而逃。打起仗来哪里还有什么战术队列。
“你们是如何做到让士兵忍住,在开30步内再开枪?”
贺函道:“足饷,足食,足信。只要参政做到了对士兵承诺的事情,士兵也可以汉不畏死。”
洪承畴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这明明是最基础的东西,但现在的朝廷却很难做到。
4月5日,岳和声的奏折呈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崇祯皇帝看着奏折,脸色阴沉,心中满是不甘。
他虽然愤怒榆林镇的军官不争气,但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个镇的军官和主力就这样被弃之不顾。
岳和声在奏折中也详细说明了陕西的难处,并提出请天子出面,向秦王府、庆王府、瑞王府借三十万石粮食,他以陕西秋赋作为偿还。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如今朝廷财政吃紧,他当了这个皇帝才知道大明这个家是如何难当,现在他不要说大手大脚的过日子,就是抠抠搜搜的过日子都有点过不下去了。
他的内库跌破百万两,太仓不能过问,一问就是三空四秋要内库接济,大明就像一只四处漏水的船,他拼命的堵漏,但总是堵了这处,那处又出水,怎么堵也堵不死。
每每这个时候崇祯都愤怒无比,怎么自己手下竟是这样的无能之辈,真以为皇家内库有座金山银山。
这几个月崇祯甚至连自己关心的辽东战局都无心过问,只要开朝会就让大臣们拿出开源节流的方法。
结果商议几个月,给出来的开源方法就是加税,每亩田地增加10文钱的缴饷,这样朝廷就能增加400万两银子的税收,就可以填补朝廷的亏空。
这个提议让崇祯勃然大怒,崇祯也是有自己的政治抱负的,他想做一个流芳千古的明君,谁家的明君会刚登基就给农户加税?
提议加税的官员被崇祯斥责一顿之后,朝堂上的官员知道了崇祯的想法了,天子既想要增加朝廷的税收,又不想背黑锅,大明的官员只能在内心高呼臣做不到。
那么大明的阁老尚书只能用帝王心术来对付崇祯,不表态,不发言每天就像一个泥胎木塑一样站在朝堂上。
崇祯被忽悠几次之后,也很快反应过来了,不能再玩什么帝王心术了,他老祖宗的那一套已经用老了,大臣们已经想到了破解的招式了。崇祯直接逼迫他们要拿出主意。
那还有什么办法?大明的臣子只能拿出一些无关紧要的主意,什么在奏折上把字写小,节约纸张,公里节省一点开支等等。
而这其中给事中刘懋也拿出了他那个名垂千古的主意,提议裁剪驿站,说是能节省40万两银子的开支,崇祯已经在思考这个策略的可能性了。
可榆林镇的军官和家丁又不能不救。思索良久,他咬了咬牙,心想:如今也只能苦一苦自己家的亲戚了,先把榆林镇的军官赎回来再说。于是,崇祯皇帝答应了岳和声的请求,同时严厉警告他,完成交易之后,必须马上剿灭大同贼寇。
岳和声接到圣旨后,表面上唯唯诺诺,实则开始了他的拖延之计。他先是以各种繁琐的手续和谈判为由,将这场交易拖到了七月才完成。
崇祯皇帝见交易完成,立刻下旨要求岳和声进攻大同贼寇。岳和声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