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首辅韩爌捡起地上的奏折快速阅读之后,又将奏章递给次辅,而后看下一本,就这样一人递一本,在场的阁老和尚书,才大致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鹤去陕西行省一年时间,不但没有平定大同贼寇,反而让这股贼寇继续扩大,攻占了榆林镇。
这些奏折除了一道是杨鹤的请罪奏折,他也把这一年陕西行省发生的事情。这些阁部才第一次知道,陕西行省的旱灾已经变得如此严重,遍地都是叛贼,杨鹤只能勉强镇压住关中的叛逆。
对于大同叛逆杨鹤写了上万字着重介绍,从大同社如何成立,发展,壮大,造反,最后夺取榆林镇的过程都说了一遍,他认为大同贼寇根基已立,短时间内朝廷难以剿灭。
最重要的是他认为大同贼寇的宣言极其具有鼓动性,大量的读书人加入了他们,这使得他们不同于大明其他的贼寇,他们有读书人管理地方,能够从地方上收税,扩充自己的力量,大同贼寇更像是一个割据的势力。
杨鹤请求朝廷重视秀才童生等读书人,提高他们的待遇和政治地位,让他们不至于投贼。
同时杨鹤认为朝廷现阶段,应当赈济关中安,抚流民,断绝大同贼寇依靠流民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时招安关中其他的叛逆势力,利用这些叛逆的力量来对付大同贼寇。
在韩爌等人看来,杨鹤的策略算是老成持国,当年皇甫嵩镇压黄巾贼寇,第一件事情就是赦免党人,生怕读书人和这些贼寇搅在一起,那样造成的危害比普通的农户造反威胁大10倍,百倍都不止。
唯一让他们不确定的就是,那个大同贼寇是不是真有杨鹤说的那么厉害?照杨鹤的说法,这个徐晨比朝廷最大的敌人老奴都要强大。
但崇祯却不这么看,大同贼寇发展起来不过两三年时间,尤其是领头的还是一群读书人,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有几个读书人能有这么能打的?他觉得这是杨鹤在推脱责任。
崇祯是个爱恨极其分明的人。
信任你的时候,你就是盖世奇才,忠贞良将,一些小缺点,小毛病他不会放在心上,哪怕是闯出来滔天大祸(比如用尚方宝剑杀了一镇总兵。)只要这份信任还在,他自己就会为你开脱。
也能拿出国家1/10的税收,交给一个总督,让他来分配。
但如果不信任你,那你做任何事情在他看来都是错的。而现在崇祯皇帝怒火中烧,他认为自己被杨鹤欺骗了,他本以为杨鹤是能臣,但这却是一个昏官废物,去了关中一年多,不但没有平定匪患,反而让匪患越来越严重了。
当初他有多信任杨鹤,现在这个时候他就有多痛恨他。
而这个时候崇祯看其他人递上来的奏章,那就异常刺眼,固原镇宁下镇的参将,游记将军状告杨鹤,不按朝廷的制度发放赏银,而是越过了朝廷的制度,亲自交到士兵手中,心怀异志,图谋不轨。
这一点就引起了崇祯的警觉了,杨鹤这是想在收买军心,在左边安插自己的党羽,想的更深一点,崇祯甚至怀疑杨鹤想要割据关中,所以他想养寇自重。放任大同贼寇壮大。
有关中士绅,退休官员说杨鹤在关中一年时间,只知道盘剥他们这些士绅大族,却对大同贼寇的发展无动于衷,放任他们壮大。
还说杨鹤和大同贼寇有勾结,最重要的证据就是杨贺身边的谋士,刘南卿等人就是米脂人,他们和大同贼寇交情匪浅,所施展的政策也是照搬照抄大同贼寇的。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