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公元 1629年)1月 29日,京师,紫禁城。
这段时间大明朝堂可谓是动乱不堪,甚至可以说大明朝堂都处于停摆的状态。
而导致这一切的则是朝堂上激烈的党争,魏忠贤被罢免后被处死之后,朝堂上激烈的党争本来有所缓解。
但偏偏这次带头,掀起党争的领头人正是大明的崇祯皇帝,他甚至还把党争的范围扩大化。
他是真把魏忠贤看成了祸国殃民的奸臣了,虽然这也不能算错,但他把大明一切的错误都丢给魏忠贤,以为只要杀了魏忠贤,把阉党全部罢免,天下就会恢复正常,大明依旧可以称霸四方,这就有点主次不分了。
崇祯是个年轻人,他没有忍耐的心思,动起手来也极其果断,天启七年,他兄长最后一个年号还没有度过,称帝仅三个月,就罢免了天启皇帝留下的黄立极。
然后换了附媚魏忠贤的施凤来当首辅,但这也只是为了稳住魏忠贤的党羽,魏忠贤党羽被打击的差不多后,当了四个月首辅的施凤来也被崇祯皇帝撸了下来,换上了自己的人李国。
上面的大佬被他罢免了,下面的苍蝇也没被崇祯皇帝放过,从魏忠贤的儿子,他兄长的奶妈客氏,到五虎,五彪不是被杀就是被罢免。
魏忠贤的核心党员不但被崇祯皇帝彻底拆掉,依附魏忠贤的齐楚,浙党都受到波及,弄得大明朝廷人人自危,无心处理国政,首辅李国劝说崇祯皇帝不要扩大打击范围,以免引起党政。
但这反而引起崇祯皇帝的猜忌认为李国也可能是阉党,从此开始对他不信任,东林党开始借着崇祯皇帝势头,不断在朝廷当中排除异己,打击他们自认为的阉党。
从最开始依附魏忠贤的算是阉党,到后面连墙头草也算是阉党,等最近这段时间,皇帝眼中的阉党比他们认为的还要多,于是他们就把不是东林党的人通通打入阉党的行列,把政治斗争波及到整个大明朝的所有部门。
李国身为首辅根本不能阻止这一切,他干了俩月,觉得这首辅做的没意思,五月初,李国普上疏乞归返乡后。
崇祯也没有挽回,反手任命大学士来宗道出任首辅。
来宗道虽然不是阉党,但和魏党也有说不明道不清的关系,他为人圆滑,但在那非黑即白的时代,官场自然容他不得。
在魏忠贤时代,他与另一位内阁大学士杨景辰出任过《三朝要典》的副总裁,而到崇祯帝要毁该书时,他也举双手赞成。他对东林一案的平反,态度不是很积极。
他曾笑着对编修倪元璐说:“你这人也真是多事!按照成例,像你这样的翰林编修,只是香茗一杯而已。”
意思是怪倪元璐为东林出头,是过于多事。因此当时朝野给了来宗道一个“雅号”,称他是“清客宰相”。
当时朝廷的气氛,自然容他不得。东林派的官员,纷纷上疏弹劾。来宗道便与杨景辰一起在六月被罢免,他出任首辅只有一个多月就被迫下野了。
到这个时候连东林党人也觉得不对劲了,小皇帝登基不到一年时间,罢免了四任内阁首辅。
他们东林党人之所以如此激烈的掀起党政,还不是为了踢掉竞争对手,自己成为阁老,甚至成为内阁首辅宰执天下。
但现在他们花了100多年时间,勉强让内阁首辅有了几分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