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生活的认可和满足。
李自成很快便融入了大同社这个团体。大同社的理念与他的三观高度契合。在这里人们讲道理,只要努力做事就会有相应的回报。像他这样在大明王朝吃了几十年亏的老实人,来到大同社后,仿佛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如鱼得水,因此他对这个团体充满了认同感。
李过抬头看向北方,眼中满是期待,说道:“不知道刘大哥怎么样了,立没立下军功?”
他口中的刘大哥,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刘宗敏。刘宗敏原本跟着李自成讨生活,李自成投靠大同社后,便将这个孔武有力的小弟推荐到了军官速成班。
刘宗敏在军官速成班刻苦学习了半年,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天赋,正式成为了护卫队,第二旅的军官,担任排长,管理着 50多个人。之后他便跟随徐晨北征榆林城。
李自成自信地笑道:“他是我们兄弟当中最能打的,肯定会立下战功。榆林卫所有军户都反了,他只怕现在已经是连长了,说不定都成为了营长。”
李过听后,眼中流露出羡慕的神色,说道:“叔,早知道护卫队升官这么快,俺也去考那军官速成班了。”
李自成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认真地说道:“那是拿命拼的,你武艺不如他,上了战场危险更大。留在后方做事情,都督是个实在人,只要你用心做,在哪里都可以升官。”他知战场的残酷,不希望李过贸然涉险。
李过听了李自成的话,点了点头,说道:“俺知道了。”
随后,李自成大声喊道:“休息结束了,大家继续前进。”声音在驿站中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力量。
随着李自成的声音响起,民夫们纷纷起身,整理好各自的车辆和物资。他们牵着牛马,推着独轮车,迈着坚定的步伐,再次踏上了前往榆林城的道路。
崇祯元年(公元 1628年)10月 25日。
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黄的纱衣。运输军事物资的队伍,在蜿蜒的道路上缓缓前行,终于踏入了护卫队大营。
李自成本打算卸完物资后便就此返程,就在这时,高小四快步走上前来,叫住他说道:“都督要见你。”
李自成微微一愣,随即恭敬地回应:“遵命。”
而后,高小四在前面带路,李自成默默地跟在后面,走进了中军大帐。中军大帐十分宽敞,帐内烛火通明。一进入大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沙盘,上面细致地呈现着榆林城周边的山川河流模型。在榆林城的东、北、南三个方向,清晰地标注着三座营地,如同三把铁锁,死死地扼守住这座城池。
此时,大帐内一片忙碌景象。一些参军们正围绕着沙盘热烈地讨论着,各抒己见,不断地出谋划策。他们时而指着沙盘上的某个位置,时而比划着行军路线,神情专注而严肃。另一些参谋者则在一旁迅速地把这些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笔尖在纸张上快速滑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高小四提高音量,说道:“都督,转运大使带来了。”
坐在主位上的徐晨抬起头来,目光落在李自成身上,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李自成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答道:“下官李自成!”
“李自成?”徐晨微微有些惊讶,毕竟这个名字在历史上也算颇有名气。不过想想张献忠如今都已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