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张家滩农场是今年他和都督带领士兵和流民一点点开拓出来的,这些田地原本都是生地。最开始种了一季大豆肥地,夏收的时候,一亩大豆也就 30多斤左右。
但自从 5月高俊接管农场之后,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秋收粮食的产能大增,几乎和熟地没什么两样了。
更关键的是,在这短短五个月里,高俊又带领大家开垦了 3000亩土地。据高小四了解,高俊在农场弄了一个光荣榜,每天把每个大队开垦的荒地数量都挂在上面。对于这些大老爷们来说,谁也受不了比别人差,于是各个大队在开荒上那是用尽了全力,从早干到晚,很多人都恨不得住在田里。在压榨劳动力这方面,高小四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表示佩服。
说完土豆的产量,高俊又算起了红薯的收成:“红薯田的亩产大概在 600斤左右,大概能收一万五六千石左右。”而后,他微微皱起眉头,苦恼道:“红薯这玩意产量高,成长快还耐旱,藤叶可以炒菜,也可以喂猪,俺这一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好的庄稼。但唯一的缺陷就是这玩意儿吃多了让人反酸,还不顶饿。要是没这缺点,这就是完美的粮食了,俺在农场里就全种红薯了。”
原来,经过三年时间的种植,农户们已经察觉到红薯这种作物的缺陷。最开始,高俊对这种说法是不屑一顾的。为了证明是其他人太矫情,他甚至连着吃了三个月的红薯,整个人都吃黄了。
但即便是他这种耐力超强的人,天天吃红薯也扛不住,最终不得不承认红薯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徐晨听了笑着说道:“红薯还可以做成薯粉,等干旱结束了,我们就多做一些薯粉,到时候这个缺陷就不是缺陷了。”
在现在这个干旱时节,自然不可能大量消耗红薯去做薯粉,毕竟吃饱肚子才是第一位的。要知道,大同社发放的赈灾粮当中,一半都是红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是没有前三年徐晨大范围地推广土豆、玉米、红薯这三种作物,面对这一场干旱,大同社恐怕都要想办法出去抢粮食了。
徐晨在心里默默算了算,说道:“也就是说今年秋收之后,张家滩农场能有 3万石粮食。”
高俊点了点头,说道:“除去农场所有人的口粮,能上缴 14000石粮食。主要还是田地太少了,吃饭的人太多了。”
这时,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土根连忙接上话:“我们还有一个养猪场,里面有 200头猪,一个养鸡场,养鸭场加起来有 3000多只鸡鸭鹅,每个月能产七八万枚蛋。”土根作为农场的副厂长,能力和威望都比不上高俊,渐渐被排挤到分管畜牧业。但他对自己负责的这一块工作还是很上心的,说起这些家禽,脸上满是自豪的神色。
而后,土根高兴地说道:“晨哥儿你弄的蝗虫饲料那真是个宝,猪吃了长肉,鸡鸭鹅吃了也猛下蛋,几乎一天就下一个。俺们农场的一些花销全靠这些家禽了。”
徐晨此前大范围地收购蝗虫,陕北附近的蝗灾几乎就这样被扑灭了。那些蝗虫干徐晨也没有浪费,他将蝗虫干与红薯菜叶搅拌在一起,制成了专门供给家禽的饲料。没想到效果极其显著,现在延安府已经有一些小型的养殖场专门购买这种蝗虫饲料。
徐晨笑道:“继续努力,争取让肤施县每个百姓都能吃到你们农场的鸡蛋。”
土根笑道:“俺会努力的。”这让他有种受重视的感觉。
高俊内心纠结不已。过了好一会儿,他咬了咬牙说道:“俺打算趁着这个秋收之后,再开垦5000亩土地。明年夏收,俺保证能上缴三万石粮食。晨哥儿,要是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