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读书交流热闹非凡,气氛正热烈,一众读书人围绕着各种时事高谈阔论。然而,交流会还未结束,就听到刚刚上任的三边总督来请刘南卿,刘南卿就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带着贺函和高登二人,脚步匆匆地前往了总督府。

    “三位相公这边请。”总督府的亲兵恭敬地掀开那绣着万字纹的棉帘。

    刹那间,一股混合着蒸腾茶香与松烟墨气的气息扑面而来。只见屋内,杨鹤正全神贯注地伏案疾书,紫檀镇纸下压着那份《陕西赈济疏》的奏章,纸张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诉说着他对这片土地民生的忧虑。

    “学生见过督堂。”刘南卿等三人整齐地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敬畏。

    杨鹤抬起头,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说道:“朝廷命本官来平定关中叛乱,如今关中叛匪势力中,以大同贼寇最为强盛。本官听闻三位皆是从米脂而来,对当地情况想必十分了解,所以想请问一下三位对大同贼寇的看法?”

    三人听闻此言,不禁对视一眼。刘南卿的眼神中甚至闪过一丝慌张,毕竟严格来说,他和大同贼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他们仔细观察杨鹤的神情,发现他并无异样,不像是要抓人的样子,这才稍稍安心。

    刘南卿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心神,恭敬地问道:“不知道大人想从什么方面聊起?”

    杨鹤微微思索片刻,说道:“就从大同贼寇的兴起开始说起吧。”

    贺函闻言,微微皱眉,陷入回忆,想了想后说道:“这个晚生最清楚不过了。在大同社还未建立之时,晚生就已经认识了徐晨。那时的他,只是一个喜好读书著书之人,隐居在高家寨当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后来,高家寨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徐晨心系百姓,想出了一种能抗旱的压水井。为了打造这种压水井,他便来到了米脂。”

    “当时的米脂城外,早已流民汇聚,百姓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一片凄惨景象。徐晨心生怜悯,想要赈济这些灾民,便想出了开办纺织厂的办法。他独具慧眼,利用北方数量极多却没什么用的羊毛作为纺织厂的原材料。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还让纺织厂获得了极大的收益。第一年,纺织厂就招揽了好几千流民,为他们提供了生计。”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顺势建立了大同社,招募了许多读书人帮他管理流民,使得整个组织逐渐走上正轨。为了在整个米脂抗旱救灾,他又建立了抗旱会。抗旱会以五升的价格帮助村民打井,这个价格相较于其他途径来说十分低廉,普通的农户也能承担得起,因此深受百姓欢迎。很快,抗旱会在整个米脂遍地开花,徐晨也借此赢得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与拥护。”

    杨鹤听后,不禁惊讶道:“从你的所言,这徐晨还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贤才?如此看来,他起初的所作所为倒是值得称赞。”

    高登连忙接口道:“路走错了,才干越高祸害越大,徐晨就是这样一个走错路的人。”他微微摇头,脸上露出惋惜与批判之色。

    “或许是和百姓在一起的时间久了,不知不觉间,他就走到了士绅的对立面。最开始,他只是整治那些危害一方的帮派分子、土匪之流,这一点大家都觉得他做得对。但后来,随着流民越来越多,为了赈济灾民,他居然将主意打到了米脂的大族身上。他强行霸占土地,抢夺粮食,手段愈发激进。到最后,连县令也被他架空,县中的三班六房通通被他的手下取代。去年,他更是公然占据了整个延安府,扯起了造反的大旗。”

    听完徐晨这三年的过往,杨鹤更加惊讶了,心中满是疑惑: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一个原本忧国忧民的贤才变成了叛逆?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兄友之妻 大明杀神:开局砍翻北疆鞑子 春风骤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杀敌涨修为?我以铁血筑长生 三兴大汉:刘禅不思蜀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假扮臣妻的丈夫 元妻 逃荒种田:我的金手指是个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