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无数起义军将士站在黄河边上,悲伤、哀嚎、兴奋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他们既为自己能够死里逃生感到喜悦,又为那些在战斗中死去的亲人兄弟感到悲痛万分。
在士兵们沉浸在战败的悲痛之中,然而张三却无暇沉浸于这份悲伤。他神色凝重,目光在人群中搜寻,很快便找到了朱老三,招手示意他过来。
“老三,你带上些金子,即刻前往米脂。想办法再多购置些武器装备和食物回来。”张三紧紧握着朱老三的肩膀,眼神中透着期许。
“好嘞,大哥!”朱老三毫不犹豫地点头应道。此前逃命,他们丢盔弃甲,几乎把所有的粮草辎重都丢弃殆尽,如今身上所剩的,也就只有这些用来应急的黄金白银了。
张三等人刚刚举起起义大旗之时,大同社就主动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并向他们出售了大量武器装备。虽说那些大多都是二手货,但价格着实便宜,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同时,他们也听闻大同社屡屡打击那些鱼肉百姓的军官,救助流民,带领流民垦荒,这一系列义举,让张三等人对大同社好感倍增。所以此刻,张三想要重新武装自己的队伍,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便是大同社。
这时,老二一脸担忧地开口道:“大哥,如今咱们一败涂地,老三就这么带着金子深入大同社的地盘。万一他们起了歹心,老三可就危险了。”
张三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不会的。徐晨是个仁义之人,在米脂,他养活了几万流民,可见他对咱们这些受苦之人是心怀同情的。我相信他不会为了这点银子就坏了自己的名声。”
话虽如此,张三还是有些不放心,转头又对朱老三叮嘱道:“老三,你自己一定要多加小心。倘若察觉到有任何不对劲,哪怕丢了这些钱财,也要保住自己的性命。”
“大哥,俺心里有数,保命肯定是第一位的!”朱老三拍着胸脯保证道。随后,他带着一群人离开了起义军队伍,踏上了前往米脂的路途。
黄河对岸,杜文焕望着渐渐远去的叛军,面色凝重地问道:“所有叛军都渡过黄河了?”
一位军官赶忙上前,恭敬地回禀道:“全部都渡河了,子午岭那边如今只剩下一些冻死的叛军尸体,一个活口都没留下。”
杜文焕微微点头,冷冷地吩咐道:“把那些尸体的脑袋都剁下来,向朝廷报捷。”
“遵命!”军官领命而去。
西安,陕西巡抚衙门内。
陕西巡抚胡廷宴是个典型的大明官僚。在他眼中,除了税银问题,其他一切皆可忽视。他任职陕西巡抚期间,陕西地区连年遭受灾荒,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和饥民问题,胡廷宴采取的应对之策竟是不管不顾。他觉得朝廷没有责任为百姓的生存负责,若是真没了粮食,百姓就去卖身为奴,给大户人家当奴才。哪怕饿死,也绝不能影响朝廷平定辽东的战事,税银必须按时上缴。
在他这种不作为的治理方式下,流民们为了生存,纷纷揭竿而起,就此点燃了明末农民起义的烽火。
这一日,延绥巡抚朱蒙童满脸喜色地前来向胡廷宴报捷。
“胡巡抚,大喜啊!我榆林卫将士历经半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在子午岭将澄贼一举全歼。此役斩获叛军首级三千,只有少量叛军侥幸逃过黄河。”朱蒙童兴奋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