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都来了,干嘛带这么多东西呀?”高母倒是笑着嗔怪,她打量着张献忠,只见他全身上下都是崭新的衣服,就连女儿莲娘,身上的衣裳也是新的。显然,女儿这是过上好日子了,而且发达了还不忘娘家,在高母看来,这就是孝顺。她当下热情地把张献忠迎进屋里。
张献忠一进高天磊家,发现这里家徒四壁,全家人更是饿的面黄肌瘦,他皱着眉头就问:“不是说朝廷发了军饷吗,家里怎么没置办点好东西?”
这话一出口,屋里的气氛瞬间变得沉默。高父更是气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高母见状,小声地把只收到 260文钱饷银的事情跟张献忠说了一遍。
张献忠一听,顿时怒发冲冠:“朝廷太欺负人了!就小舅子这本事,做个百户都绰绰有余。结果现在不仅没高升,连粮饷都克扣成这样!”
高天磊接口问道:“听说你们那边被叛军攻占了,可看你这样子,好像没受什么影响啊?”
张献忠得意地大笑起来:“俺老张可是真找到明主了!小舅子,你说的没错,我们那儿被攻占了。攻占的人就是大同社社长徐晨。他一拿下河鱼堡,就给我们把饷银整整补齐了三年,每个人都得了 40两!而且啊,还重新分了土地,现在老张家又有 100亩地啦!”
高父听了,大吃一惊,指着张献忠骂道:“你竟然投了贼!你这样怎么对得起你张家的列祖列宗?”
张献忠却满不在乎地笑道:“岳父,您还想着给只给你们发 260文钱的朝廷效力?这世道啊,谁是官,谁是贼,谁说得清楚?当年朱元璋不也是个乞丐出身,一朝做了皇帝,不就成了正统?谁又能说我家先生不会成为下一个朱元璋呢?”
高父气呼呼地说:“你就不怕朝廷派兵剿灭你们?要知道朝廷有百万大军,光榆林卫就有 10万大军,你们拿什么抵抗?”
张献忠冷笑一声:“10万欠饷的士兵?哼,欠饷的日子可不好过。小舅子当时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但俺老张无时无刻不想一箭射死那赵宝国。”
顿了顿,张献忠又道:“老丈人,俺跟您说实话吧,我这次来,就是想劝小舅子也投靠大同社。大家一起干,说不定还能谋个富贵,弄不好还能当个开国功臣呢!”
高父坚决地摇头:“俺们高家不做乱臣贼子!”
张献忠指了指这空荡荡的屋子,大声说:“老丈人,难道您想带着全家饿死,去做大明的忠臣?老话说得好,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可现在大明皇帝连粮饷都不给您发,您还对他忠心,图个啥?
小舅子只要到我们大同社,每个月最少能拿一两银子,四季都有新衣服,每天至少还有一顿有肉食的饭菜。这么好的待遇,要不是一家人,我还不乐意跑这一趟呢!”
从这天起,张献忠索性直接住在了老丈人家,双方的交流虽然不欢而散,但也点燃了高父不满的种子,叛军都知道皇帝不饿,当差的饼,给河鱼堡的士兵补全了40两粮饷,但朝廷却只给260文钱,真把他们当叫花子打发了。
高父虽说心里对张献忠投“贼”一事颇有不满,但终究还是没有驱赶他。毕竟张献忠带来的都是实实在在能救命的粮食。看着小孙子吃饱喝足后露出满意的笑容,高父心里也有些动摇,实在狠不下心赶走张献忠。
张献忠深知拉拢人心的重要性,凭借自己擅长交际的本事,开始在村里宴请青壮喝酒吃肉。这对于很多早已断炊的人家来说,实在是难以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