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4)

sp;5万两利钱。

    魏翔心想,反正这些大头兵都已经等了三年了,也不差这三个月,便答应了下来,如此一来,原本该发放的军饷便又没了下文。

    但这还只是个开始。延绥巡抚朱童蒙,虽说已经官至正三品,但此人野心勃勃,还想着进步。在天启六年这个节骨眼上,能决定三品高官仕途走向的,无疑就是大明权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了。

    朱童蒙心里清楚,若想获得魏忠贤的青睐,必须得表示自己有投靠厂公的想法。

    正好六月开始,大明各地都开始为魏忠贤建立生祠。这让他看到了机会,思来想去,他找到了镇守太监魏翔,两人一番密谈后,想出了一个讨好魏忠贤的法子——在榆林外为魏公公建生祠。

    而且他们可不是打算随便建个小庙敷衍了事,而是要建得高档大气、金碧辉煌,要让魏忠贤看到他们的诚意和用心。

    可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工程,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就能搞定的,榆林卫欠饷都三年了,府库空的都能饿死耗子了,哪来的钱去修生祠。

    于是他也盯上了本就不多的饷银了,挪用一番为榆林卫上下表示对九千岁的忠心。

    苦一苦军户,骂名他来担着。

    与此同时,镇守太监魏翔也有自己的盘算。此时大明各地都在争先恐后地给自己干爹建立生祠,干爹或许记不住哪个地方给自己建了生祠,但肯定能清楚地知道哪个地方没建。像他们这种镇守太监,在朝中本就根基不稳,全靠着魏忠贤这棵大树才能站稳脚跟,自然是更加不敢落于人后。

    于是,从六月开始,整个榆林卫在魏翔和朱蒙同的带领下,陷入了一场为魏忠贤建生祠的狂热之中。短短时间内,大大小小竟建了 30座生祠。其中在榆林卫中心位置建的那座最大,占地超过了 10亩,修建得金碧辉煌,单单这一座庙宇,就耗费了 10万两白银。

    而这些军官、官员、太监们建庙所需的钱财,自然不可能自掏腰包。他们明目张胆地挪用了各地的军饷和税赋。就这样,魏翔带来的 90万两军饷,经过这一系列的借款、挪用,如今留在手中的,已然所剩无几。

    榆林卫的士兵们依旧在苦苦等待着那本应属于他们的军饷,但钱却基本上花光了,这事情下面不知道,但他们这些人却是一清二楚。

    “我等能有什么法子?上头一直不发粮饷,难道还让咱们自己掏腰包发给那些军户不成?这没道理啊!这天下终究是老朱家的,又不是咱们的。”一位游击将军忍不住发着牢骚,语气中满是无奈与愤懑。

    “估计这次召集咱们,就是要说补发粮饷的事儿了。这都拖了小半年啦,也该发了吧。要是再这么拖下去,只怕整个榆林镇都得乱成一锅粥。”另一位副将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

    这时,安宁堡守备刘杰却突然冷笑一声,开口道:“依我看呐,这未必不是件好事。你们瞧瞧,这些年朝廷是怎么对待咱们的?粮饷说不发就不发,咱们在朝廷眼里,简直就跟空气没啥两样。

    为啥会这样?还不是因为榆林卫一直太平无事,朝廷早就把咱们给忘到九霄云外去咯!”

    “还是李总兵高明啊,懂得养寇自重。就看看辽东镇,被养得多肥实。朝廷每年几百万两银子、上百万石粮饷地往那儿拨。听说现在辽镇的千户都能养三百家丁,再瞧瞧咱们榆林镇,穷得就跟叫花子似的。朝廷哪怕丢两个银钱,都舍不得给咱们。”

    “哼,要是咱们这儿的徐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唐:挨骂就变强,气哭李世民 映月宫 每日一卦,我搜山打猎粮满仓 俯仰人间二十春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镇御大明 贞观无太子 薄情帝王火葬场了 还和不和离了 我在秦时做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