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4)

,每七日发行一期报刊。每期一经推出,便能售出三五千份之多,其影响力如涟漪般扩散,竟至整个延安府。更有米脂乃至延安府的诸多贤达名流,欣然在《重民报》上挥毫泼墨,发表文章。

    而《重民报》也在这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事事皆与大同社针锋相对。大同社倡导减租,《重民报》便鼓吹减税;大同社带领农户大兴水利,《重民报》便在报上撰文痛斥大同社滥用民力,劳民伤财。

    这段时日,双方围绕这些议题,你来我往,论战不休。

    彼时,徐晨正带领一众农户积极开展屯垦事宜,同时着力修建小型水利设施。为求将此事做好,徐晨不断从脑海中的诸多理论知识里探寻良策,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徐晨愈发清晰地意识到,仅靠这些小型水利设施,想要改善米脂的农耕条件、提升粮食产能以抵御旱灾,无异于杯水车薪。

    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佳之法乃是修筑一个贯穿全县的大型水利设施。

    米脂之地,典型的陕北千沟万壑地貌,大部分区域地势复杂,实在不具备修建水利设施的条件。

    但无定河一线却是个例外,此处有一条狭长的盆地,其间土地肥沃,堪称米脂最为膏腴之地。可令人惋惜的是,当地水利设施极度匮乏,农户们大多只能仰仗上天恩赐,靠天吃饭,这片得天独厚的好地方,就这样在岁月中被白白荒废。

    徐晨心中遂有了一个宏伟的设想:在无定河两岸修筑两条主水渠,让其贯穿米脂最肥沃的这片土地。如此一来,无定河两岸的十万亩良田皆可变为水浇地。

    届时,农户们无需再像往昔那般辛苦打水浇灌,只需轻轻打开水闸,清澈的无定河水便能潺潺流入自家田地。徐晨经过仔细测算,若此水利设施能够顺利建成,每年可为米脂县增产十万石粮食,这无疑将极大地改善当地的粮食状况。

    当然,如此浩大的工程,所需的人力物力着实不菲。经徐晨精心核算,大约需要两万青壮劳力,且需投入三年的农闲时间。工程建设期间,不仅需要大量的铁制农具、砖头、水泥等物资,单是两万青壮劳力所需的口粮,便高达二十四万石。依照当下米脂的粮食价格估算,整个工程的耗费大致在十五万两至二十万两白银之间。

    徐晨细细审视自己统计出来的造价明细,这么便宜的价格就可以改善米脂的农田水利设施,此工程大可以做。

    大同社向来奉行宣传先行之策略。徐晨当即便命人将米脂的水渠工程详细绘制成图,连同工程所需的人力、物力等各项明细,一同刊登在《大同报》上。

    同时,他还在报上发出诚挚呼吁,期望全县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齐心协力改造自己的家园,共同将米脂打造成塞北的富饶粮仓。

    此水利工程的消息一经传出,在整个米脂县掀起了轩然大波。然而,大多数人对此却嗤之以鼻,嘲讽徐晨的想法简直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要知道,米脂去年向国库上缴的小麦不过两千石,折算下来价值一千六百两银子。而徐晨规划的这项工程,所需费用竟相当于米脂上百年的税收总和。

    即便对于大明王朝而言,二十万两银子亦是一笔不容小觑的巨额款项,这笔钱若是投入到辽东战场或是西南战场,远比留在米脂修建这所谓的水渠更具实际意义和价值。

    《重民报》更是抓住这一机会,对徐晨冷嘲热讽,将其描绘成妄图施行秦朝那般暴政、肆意滥用民力的狂徒。

   &nbs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还和不和离了 薄情帝王火葬场了 大唐:挨骂就变强,气哭李世民 镇御大明 每日一卦,我搜山打猎粮满仓 映月宫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我在秦时做丞相 贞观无太子 讨孙平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