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通过粮票,大同社已经整合出一个2万人的经济体,再通过工农业的剪刀差,把米脂农户手中的粮食吸纳到自己的粮仓当中。大铁锤紧盯着订单,上面清楚地写着:2000把铁锹、3000把锄头、两百架犁。这一连串的数字,让他原本憨厚的脸上,笑意如同涟漪般不断扩散,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虽说农具订单的利润向来微薄,可架不住数量庞大,可以积少成多。更何况,徐晨帮忙制造的几台畜力冲压机,如今农具制作成本大幅降低,几乎就快和铁的价格持平了,这无疑让利润空间又拓宽了几分。
大铁锤心里盘算了一番,越想越激动。他小心翼翼地凑近徐晨,脸上带着几分讨好的神情,压低声音说道:“东家,您造鸟枪和棉甲这活儿,要不也留在钢铁厂吧?
俺在这方面可是有祖传手艺的,俺这儿造出来的东西,技术那叫一个精湛,质量更是没话说,绝对是一等一的!”
去年大铁锤分了上千两银子,这一大笔钱,对他的冲击简直如同山崩海啸一般,直接把他以往的观念都给彻底重塑了。
以前守着自家那小小的祖传铁匠铺,没日没夜地辛苦劳作,他也从未想过这辈子能赚到这么多钱。
如今,在大铁锤心里,徐晨究竟有没有造反的心思,似乎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他现在一门心思只想着,怎么能把更多赚钱的买卖留在钢铁厂,让自己的腰包越来越鼓。
徐晨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不紧不慢地说道:“大铁锤,你的手艺我自然是信得过的。这样吧,你可以在这儿开一个新的车间。只要你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我们的标准,质量过硬,我们肯定会照单全收。”
“好嘞!那俺们就这么说定了!”大铁锤兴奋得两眼放光,用力地点了点头,声音因为激动都微微有些发颤。
天启六年(公元 1626年)三月初七,冬日的严寒才刚刚褪去,大地还带着一丝残冬的清冷。地面上的冰雪渐渐消融,化作一汪汪清澈的雪水,渗透进泥土之中。就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
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缓缓来到了一处荒郊野岭。这些人穿着一身满是补丁的衣服,扛着铁锹,锄头等农具,他们的神情有点忐忑,这队伍正是由徐晨带领的、由流民们组成的屯垦军。
众人抵达目的地后,徐晨立刻有条不紊地指挥起来,他大声喊道:“大家听好了,一中队,二中队修建仓库和粮仓,余下的以小队为单位搭自己的窝棚,动作都麻溜儿的!”
流民们虽然一路奔波,但此刻听到命令,还是纷纷打起精神,以中队小队为单位,各自开展行动。
对于组织流民,大同社已经非常有经验了,共2100余人,被分成了三个大队,然后十人一小队,百人一中队,组织体系搭建之后,他们还在贺老六的指挥下进行了一个月的军事训练,已经能做到懂命令,听指挥,单以组织而言,他们甚至超过了第一批的流民。
徐晨则带着屯垦军的几位核心高层,一同朝着附近的一个山坡攀登而上。
登上坡顶,徐晨举目远眺,一幅广袤的景象尽收眼底。远处,山峦连绵起伏,像是大地隆起的脊梁。
山丘上,那些历经寒冬的冰川开始融化,雪水汇聚成一条条清澈的溪流,如同大地的脉络,它们相互交织、汇聚,最终形成一条娟娟细流,蜿蜒曲折地从这片土地上流过,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形成了一片沼泽低洼地,而这里,正是他们此次屯垦的地点。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