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章 再次会面(1 / 2)

周日下午,林远依旧在老位置——那棵歪脖子柳树下摆开了渔具。

没过多久,娄半城也提着渔具,在家常打扮的随从陪同下,缓步而来。

这一次,两人之间少了初识时的生疏与试探。

娄半城很自然地在林远旁边坐下,一边整理鱼线,一边笑着打了声招呼,“林副科长,今天来得早啊。”

“娄先生,您也来了。”林远回以微笑,态度恭敬却不显拘谨。

鱼钩入水,两人便很自然地闲聊起来。

话题从天南地北的风土人情,慢慢扯到西北的建设、东北的工业,娄半城看似随意地谈论着,目光却不时掠过林远年轻而沉稳的面庞。

他有意地将话题引向了更深的地方,开始谈及国家当前的发展势头,以及一些政策风向。

忽然,娄半城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难以捉摸的感慨,似问似答地说道,“这国家建设,日新月异,是好事。只是这风向变得快,有时候,像我们这些经历过旧社会、身上带着点‘历史印记’的人,心里难免有些忐忑。听说南方有些地方,对以前办厂经商的人,动作不小啊。”

他说这话时,并没有看林远,而是专注地盯着水面上的浮漂,仿佛只是在自言自语。

但这分明是一种极其隐晦的试探,他想听听这个颇有见识的年轻干部,对当前这种敏感局势,会有怎样不同于常人的见解。

是随大流地唱高调?还是能有些更深刻、更实际的看法?

这关乎他接下来对林远的判断和定位。

林远心中微微一凛,知道对方的试探。

他沉默了片刻,仿佛在组织语言,然后才不紧不慢地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冷静:

“娄先生,大势所趋,非个人所能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总会扬起尘土。聪明人,与其担心尘土沾身,不如想想如何顺势而为,或者……找个能避风的地方。”

他顿了顿,继续道,“咱们北京城,毕竟是首善之区,做事讲究个章法。比起有些地方,总要和风细雨些。不过,未雨绸缪,总不是坏事。手里有些东西,该归置的归置,该留后路的,也得早做打算。毕竟,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老话了。”

他没有直接评论政策,而是用一种近乎隐喻的方式,点出了几个的关键点。

这话既符合他的身份,没有逾矩,却又清晰地传递出一种洞悉时局的清醒和实用的建议。

娄半城听着,表面上不动声色,依旧看着水面,但内心却是一震。

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看得如此透彻,话语如此圆融且切中要害。

这绝不是一个只会死板教条的普通干部能说出来的话。

他转过头,深深地看了林远一眼,目光中第一次带上了毫不掩饰的欣赏和探究。

“林副科长年纪轻轻,见识不凡啊。”

娄半城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不再继续这个敏感话题,转而聊起了钓鱼经。

但两人心中都明白,刚才那番简短的对话,已经在他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超越寻常钓友微妙的联系和信任基础。

林远知道,他在娄半城这条“大鱼”面前,又稳稳地放下了一个重要的饵料。

两个多小时后林远便告辞了,今天他钓的‘鱼’已钓到了,在待下去也没意思。

回到四合院见许大茂也从外面来,昨晚虽然林远啥都没说,但他还是有点尴尬,便说道,“林远,昨晚.......”

“昨晚我们有见过吗?”

许大茂一听哪里还不明白,林远并不想管自已的破事,“没有,没有。”说着就朝后院走去了。

林远刚坐下没多久,门外就响起了敲门声。

开门一看,是胡师傅的一个小徒弟,脸上带着干活人特有的朴实笑容。

“林大哥,我师傅让我来给您捎个信儿。雨儿胡同那院子,基本上都拾掇利索了,家具也打好了。师傅请您得空过去瞅瞅,看看还有哪儿不满意需要改动的地儿。要是没啥问题,俺们就收尾完工了。”小徒弟口齿伶俐地传达着胡师傅的话。

站在一旁的林婉晴听了,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轻声问林远,“远哥,什么院子?咱家在雨儿胡同还有房子?”她完全不知道这回事。

林远看着她疑惑的样子,心里泛起一丝暖意和得意,他拉起林婉晴的手,笑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苏定方演义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农民将军 如何拯救德意志 世威大帝 中国古代名人传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红楼群芳谱 古人看我玩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