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理一听
"物资联动
",眼睛顿时亮了,态度更加热络,
"林组长怎么你怎么不早来,等外品前几天已经卖给饮料工厂了,现在苹果确实紧张.........
"
“李经理不是我不想早点过来,我和王科长是火车上遇到后先车莒南采购花生瓜子,后又转东营采购海货,路上耽搁不少时间,请见谅。”
“原来林组长您已经跑了两个地方了,看来没少在路上奔波。”
他沉吟片刻,压低声音,
"这样,我想办法从计划外给您匀五十箱二等果,您看如何?
"
"太感谢了,厂里职工一定记着李经理的情。
"林远笑着应下。
李经理更是周到,
"您要赶回北京吧?我这就让人给您开票,顺便帮您联系火车站,订张卧铺票,五十箱苹果一并办理托运。
"
林远询问了价格后,便把货款递过去,李经理拿着货款就出去办理手续。
不一会李经理就回来了,“林组长,已经给您安排好了,明天早上9点的火车,到时您拿着介绍信去窗口买票就行,到时托运单,他们会一并交给您的。”
“那多信李经理,先告辞了。”
临走时,李经理还特意给林远留了号码,并嘱咐:明年需要苹果,提前来个电话,他会给预留好。
林远握着李经理的手连声道谢,以后又多了一条年货采购货源。
走出果品公司后,林远彻底放松了下来,来到海滨城市得去好好逛逛。
林远裹紧了棉大衣,按照情报系统提示的方位,拐进了一条不起眼的小巷。
巷子尽头看似是堵墙,但绕过一堆渔网后,眼前豁然开朗。
这里就是情报里说的那个不公开的码头集市。
没有招牌,没有喧哗,只有零星几个裹着头巾的渔家妇女和穿着胶皮裤、脸色黝黑的汉子,默默地守着自已的小摊。
柳条筐里盛着刚离水不久的海货,散发着咸腥却鲜活的海洋气息。
交易都在低声中进行,钞票和货物在迅速而默契的手势间完成交换。
这是属于当地人的、心照不宣的秘密角落。
林远的心放下大半,他深吸一口冰冷混着海味的空气,目光开始在那些琳琅满目的海产上搜寻。
他的目标明确:给婉晴带点好吃的。
很快,一个老太太面前一堆金灿灿的小东西吸引了他的目光。
是海米,而且是成色极好的金钩海米。
“大娘,这个怎么换?”林远蹲下身,用刚学来的半生不熟的当地话低声问。
老太太抬眼看了看他这外乡人,伸出三个手指,“三块一斤,不要票。”
林远心里一喜,这价比北京便宜太多了,而且品质好上不止一筹。他毫不犹豫:“您给全拿了。”
付了钱,用厚实的防油草纸包好,放进随身带的布兜里。
他又看到一个汉子在卖烤鱼片,那微焦的香气勾人食欲。他尝了一小条,咸中带甜,口感绵软。
“同志,称5斤这个。”
路过其他小摊位时,看有好吃的他都买了一些。
最后,他的目光被几个完整的、晒得干硬的淡菜干吸引,这东西炖汤最是鲜美,营养也好,他又把东西全包了。
采购任务顺利完成,布兜渐渐沉甸甸起来。
林远直起身,准备离开,目光却被角落里一个老渔民身边的东西吸引了。
那不是什么稀罕海产,而是几个从海里捞起来的、形态各异的海螺壳,被海水冲刷得洁白光滑,在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林远的心动了一下。
他走过去,挑了一个纹理最漂亮、形状像号角一样的海螺,握在手里冰凉又踏实。
“老伯,这个多少钱?”
老渔民咧嘴一笑,露出被烟熏黄的牙,“嗐,海里捡的玩意儿,看着给五分钱拿去吧!”
林远付了钱,小心翼翼地将海螺揣进内兜,贴着胸口放好,吃的喝的是过日子,而这个小小的海螺,是他从滨海城市给她捎回去的礼物。
他拎着沉甸甸的土产,揣着轻飘飘却心意重重的礼物,心满意足地走出了这个隐